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关键要点 张庆生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庆生
[导读]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生态水利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中铁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700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生态水利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有效应用,以充分发挥生态水利观念的优势,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明确河道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创新河道治理手段,改善当前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恢复,在水利工程大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有效措施;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工程也随之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人们解决日常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其所带来的河道污染问题,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处理,河道治理工作势在必行。传统的河道治理理念,已经不适用当下情况,要不断地丰富河道治理技术,坚持生态水利理念,以真正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指的是在满足社会水资源利用需求的前提下,采用贴近自然的方式来进行河道治理,强化河道的自净能力,提高河道治理效果。
        一、生态水利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来说,生态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作,不会对河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具有多元化,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起到了以下作用:一是能够优化配置各项自然要素,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二是有利于净化有机污染,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为水下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繁殖条件[1]。
        二、现阶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河道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前的河道断面在形式上较为单一,河道治理时只关注于河道的功能性,却没有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河流断面形式。常用的河流断面形式是河流横断面、河道过水断面;二是河道治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在施工方面,仅关注于河道的防洪能力,改变了河道固有形态,以致于对天然河道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了河道的整体性;三是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并没有合理划分各岗位职责,缺乏统一管理。河道治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但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管理制度,以致于出现多头管理,责权划分不清晰,影响了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的状况[2]。
        三、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加强建设自然河流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先对需要治理的河道进行基础性了解,经过全面的调查和勘测,来掌握河道的实际情况,根据河道存在的问题来为其制定适宜的治理方案,有效把控河道治理中的重难点部分,解决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设自然河流的时候,应当遵循自然河流的特点,通过人工建设的方式来打造河流,呵护周围区域的居民,丰富河流资源。要尽可能地展现出自然河流的风情和魅力,不仅仅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还要使之起到良好的防洪防涝作用,有效控制人类对河流环境的破坏,提高河流资源利用率,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自然河流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不断地实践,于实践中延伸水环境内涵,在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关注周边环境,河流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自然环境系统。



        (二)修复河道生态环境
        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需要保证河道的承载力达到规定要求,其要具备一定的稳固性和除险能力,基于此应当使之状态更贴近于自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丰富而多样化的河道生态环境,使所建造的河流趋向于自然河流特点。比如说,在设计河道岸线的时候,使之呈现出不规则形态,不统一河道的宽窄度,既要有深滩建设,也要设置浅滩,河底、河岸两侧允许出现冲刷、侵蚀等状况,可存在淤积,以便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为河道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第二,在建设河道的时候,需要将其和周边环境相融合,构建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遵循河道生态系统食物链原则,使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恢复到自然状态,可设置明渠、暗渠,扩大河道两侧的绿化面积,保障河道岸线生态环境;第三,在设置河道岸线景观的时候,遵循简单原则,可充分利用河道区域中的自然石材,或是生长的自然植被,尽量贴合于自然河道。
        (三)恢复河堤生态形状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恢复河堤生态形状十分重要,其直接关系着河堤内部水体水分的交换作用,影响着河道的功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通过人工保护河岸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在设置河道中心线的时候,需从多方面来进行考虑,不仅要关注于水流动力,还要结合河道周边环境状况,以及河流的形状来予以确定。所设置的河道宽度,既要能够满足于所需要的过流能力,还应当从经济性,投资规划等方面进行考虑,尽量减少建设成本。所设计的河道无需有较大的可调性,但是必须和河道轴线保持平行。除此之外,要在适宜的位置设置浅水区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河道河面的宽窄变化,还可设置河湾、河滩、湿地等自然景观。在选择护岸材料的时候,应当首先使用周围的自然材料,所选材料不可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使河道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应当丰富河堤护岸的形态,使之具有多样化。可于护岸的关键部位采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护面,以提高河岸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地处理,使之更具美观性。
        (四)恢复退化河岸带
        河岸带指的是河流水位较低部位以上区域,其属于生物群落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着种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数量较多,拥有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河岸功带功能恢复工程的开展,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优化河岸带的植物群落配置,恢复其动植物群体,可引入优秀的物种,进行科学培育,增加河岸带动植物的数量,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另一方面,则要修复被河流冲刷区域的自然环境,可将草皮、树木等种植在河道和陆地的交汇处,以减少水土流失状况,使河带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采用丰富的生态水利措施
        为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果,应当采用丰富的生态水利措施,需充分发挥河床功能,改造河道流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可设置不同的水路,以确保河流能够于不同水位阶段,弯曲流动;二是可在河床中埋入植石,要遵循有序性原则,构建浅滩、深沟,为河道下的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生长、繁殖。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河床类型,主要运用于水流湍急、地基坚固的河床中。要注意的是应当控制河床比降,以免枯水期造成河道堵塞,或是洪水期冲走植石;第三,在治理河道的时候,既要使用植石法,又要发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作用,将两者相结合,以构建适宜生物生长的巢穴。建设浅滩、鱼道、丁坝等。除此之外,还要为水中生物提供氧气,净化河水,可于河道适宜区域设置水闸,用于农田浇灌,或是用于供水、供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河道治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管理。要突破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坚持生态水利理念,尽量在治理河道的时候,使之趋近于自然状态,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率,使河道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保障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君.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8:330.
        [2]吴淑凤,孙冬冬.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能经济,2017:133-133.
        [3]田紫望,黄炯.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