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白琎
[导读]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磁共振检查对于感染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白琎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545000
        【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磁共振检查对于感染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47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CT检查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磁共振检查方法,然后对两组的诊断精准度进行对比。结论:针对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着重进行磁共振检查,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精准度,通过磁共振平扫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呈现出实际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感染性脑膜炎;磁共振;临床诊断;应用效果
        引言
        在脑膜病变类疾病中,感染性脑膜炎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同时也比较高发、常见,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炎症状,因此要着重关注相应的影响因素,并切实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针对感染性脑膜炎疾病,要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在针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脑膜病变疾病诊断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重点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磁共振检查方法对于该类患者的诊断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一共有47例患者,全部疑似感染性脑膜炎,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时间段是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对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27例,观察组20例。在患者之中包括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7天到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个月,病程为7天至13天之间,平均病程(10.2±0.3)天;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对比分析的意义。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脑脊液检查方法,通过腰椎穿刺获得脑脊液,腰椎穿刺的时候让患者去枕平卧,采用左侧卧位可以屈颈抱膝,然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腰4/5或者腰3/4进行穿刺,穿刺针垂直进入,有了突破感以后拔出针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获得相对应的比较清亮的脑脊液。穿刺时如果脑脊液流出,先观察脑脊液外观是否清亮,一般正常脑脊液应该清亮。但如果是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可能浑浊。同时测量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是80-180mmH2O,以此进行相对应的比对,有效诊断出患者的感染性脑膜炎情况。
1.2.2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磁共振检查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选用相对应的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扫描,先取轴位,后取冠状位,然后确保患者维持在矢状位。T1的重复时间为450ms至700ms之间,T1回波时为15ms至30ms之间;T2的重复时间为2500ms至6000ms之间,T2的回波时间为60ms至90ms之间。层厚为6至8 mm之间,扫描矩阵为256X256,扫描视野大小为250平方厘米;在针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是优喷酸葡胺,对其浓度要有效控制,维持在0.1摩尔每千克;在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试剂之后,进一步着重做好T2扫描。
1.3 诊断标准
        针对患者的诊断精准度经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都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统计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来表示,使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精准率为95%(19/20),而对照组只有74.07%(20/27),可见,观察组的诊断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从医学层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脑膜炎是发生在脑膜上的弥漫生炎症,对其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感染性脑膜炎和无菌性脑膜炎,感染性脑膜炎、病毒、细菌、真菌、结核等微生物。通常的表现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查血常规、通常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的上升。在常规的检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方法,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脑脊液压力上升下降等相关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感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过程中,在神经科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比较常规的是检测脑脊液细胞总数和白细胞,白细胞增高常见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也要进行相对应的生化检查,生化检查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糖、氯化物和蛋白进行检查。蛋白增高常见于感染或免疫相关疾病,除了常规生化还可以做免疫相关脑脊液检查,包括IgG24小时合成率、寡克隆带,这些异常往往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周围神经系统存在免疫异常。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看出,当前的诊断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磁共振检查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良好的诊断价值,使诊断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磁共振检查方法也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治疗时间,比脑脊液检查方法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磁共振检查方法,所呈现出的效果十分显著,其诊断的精准度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提升, P值小于0.05。在实际的磁共振检查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进行增强扫描,对于感染性脑膜病变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检查,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敏感度,比平扫敏感度有极大的提升。因此,对于疑似脑膜炎患者而言,通过这种磁共振的增强扫描方法,能够更有效的提升诊断精准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的脑膜部位并没有比较明显的异常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有效检测,深入分析,极有可能是感染性脑膜炎,也可能是脑膜损伤等相关情况,因此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要进一步严格细致的检查,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好排查工作,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脑膜病变检出效果。对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现象进行总结,可以看出,患者在实际的诊断和检查过程中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硬脑膜蛛网膜异常强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所涉及的异常强化范围主要包括大脑表面、颅骨内板以及大脑镰等部分部位并且有比较明显的曲线性强化的情况。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详细的检查也可以看出比较严重的软脑膜蛛网膜下隙异常强化的现象所涉及的异常范围主要有患者的大脑表面以及表面的脑沟,成勾划轮廓。
4结论
        通过上文的探究,能够充分明确,针对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应用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诊断效果,与脑脊液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诊断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推广和应用磁共振检查方法,使其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守先,王满侠.刘兵,姚长青,赵树军,等.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检测对中枢神经感染的鉴别诊断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3).
[2]林宇杰.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6):1939-1940+1953.
[3]钟卫东,张锦鸣,陈海生.小儿病毒性脑炎206例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0):79-80.
[4]李娟.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征改善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15(10):134-135.
[5]李桂霞.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