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航总医院体检人群血流变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高宏进文1 潘丽2 台华2宋浩3
[导读] 血流变可以反映出血液黏度参数,从而更加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体内血液的情况。

        高宏进文1 潘丽2 台华2宋浩3
        民航总医院100123
        【摘要】血流变可以反映出血液黏度参数,从而更加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体内血液的情况。本研究针对民航总医院2020年体检人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采血后2小时内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女性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全血粘度(切变率30/s)、全血粘度(切变率50/s)、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男性两组比较,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流变检测结果可以为我们提示检测者身体中隐藏的问题,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血流变
        全血属非牛顿流体, 粘度是此类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也是血液健康与否的重要参数。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液的流动性、血细胞的变形性(包括变形性、聚集性和粘附性)、血液凝固性、血管壁的流变性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规律。血流变检测主要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等指标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来研究血液和血管、心脏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血液参与全身的物质交换,血流变检测结果可以为我们提示检测者身体中隐藏的问题,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
        本研究总结民航总医院2020年体检人群的血流变结果数据,并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体检者1696例,男性982例, 年龄23-90岁,女性713例,年龄23-88岁,男女各分两组, 45岁以下为青年组,45岁(包括45岁)以上为中老年组,所有 体检者均排除心脑血管,肝肾疾病等病史。
        1.2标本采集 体检者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取静脉血。使用一次性真空肝素钠抗凝采血管,取血4ml,检测血粘度,枸橼酸钠抗凝凝采血管,取血2ml,检测血沉及红细胞压积。
        1.3仪器及方法 赛科希德SA-9000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血浆粘度,以希森美康SD-100动态血沉仪检测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所有标本均在2小时内,按操作规程检测完成。
2.结果


3.结果
        女性两组比较,结果见表1,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全血粘度(切变率30/s)、全血粘度(切变率50/s)、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无显著差异。
        男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比较,结果见表2,男性两组比较,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无显著差异。
4.讨论
        在高龄人群中,血流变的改变可能主要与男性与女性生活方式的不同引起的。男性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相对女性更多,如吸烟、高脂饮食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人体几乎每个器官、每个系统的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特别是人类死亡率及致残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临床上血液粘度的测定,特别是血液黏度增高对于一些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3],有利于对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高脂血症、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进行预测、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1]董旭、秦绪珍,高血压患者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及其预防措施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36(5):571-573
[2]俞纯山,血液流变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2,18(5):449-451
[3]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8-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