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张耀明
[导读]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张耀明
        淮安市安淮安医院 彩超室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3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时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做为对照,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采取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彩超结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为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16.28%的斑块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斑块规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规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有效检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且操作简单,临床应用性较高。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规的缺血性脑卒中,其主要致病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等引发的血管壁病变、异常物体进入脑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关系最为密切[1]。临床上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做为评价脑梗死患者病情以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研究对43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做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讨论颈部血管彩超在此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动脉硬化性梗死患者43例,并且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均为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者。观察组患者年龄最低者59岁,年龄最高者68岁,平均年龄(63.26±4.18)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对照组受检者年龄最低者59岁,年龄最高者69岁,平均年龄(63.26±4.39)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是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交流者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彩超仪为日本产东芝APLIO 300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采取仰卧位,检查时需要将颈部完全暴露出来,探头频率设定到6-12MHz,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进行检查,构建二维图像后观察是否存在斑块,如果有斑块记录其数量以及是否有增厚或者狭窄的情况出现,并且记录内中膜的厚度。   
1.3疗效观察
1.3.1比较两组受检者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以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率。
1.3.2两组受检者动脉粥样斑块的具体情况。
具体观察指标如下:颈动脉狭窄程度参考美国放射学会专家组和多普勒超声诊断ICA诊断标准,将狭窄程度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和完全闭塞进行分级[21]。当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足50%,内径相对减小,部份血管内壁有斑块形成,PSV小于125cm/s时为轻度;管腔狭窄程度在50%到69%之间,在狭窄段血流加速,PSV在125-230cm/s时为中度;管腔狭窄程度在70%到99%之间,狭窄段血流速度更快,PSV超过230cm/s时为重度,或者管腔内血量非常少,血流速度极低时也可以判断为重度;当管腔狭窄处无血流信号时为完全闭塞。
 ②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标准如下,将颈动脉按内、中、外进行分层,正常动脉应该结构清楚,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不足1mm,当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超过1.2mm时或者与比相邻处厚0.5mm,或是局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相邻部位的1.5倍时即可判断此处有动脉粥样斑块形成[3]。通过斑块的回声可将其分成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复合斑块,其中脂质斑块的回声表现为弱回声或等回声;维维斑块表现为高回声且没有声影;钙化斑表现为强回声且有声形存在;复合型斑块表现为回声不均匀[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受检者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以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率。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受检者动脉粥样斑块的具体情况。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斑块规则率为28.5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规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此部份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症状,比如偏瘫、失语、肢体麻木、记记受损、智力损伤等,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此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亦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此病的发生与颈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动脉内膜是否损伤、动脉内是否有粥样斑块形成是判断动脉是否发生硬化的主要标志,通过硬化斑块能够反应该段血管的硬化程度,另外一旦斑块形成也会导致该段血管发生狭窄。从临床资料上可见,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狭窄关系密切,而脑梗死与狭窄的程度、斑块的软硬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斑块的硬度不高时体积发展较块,而且容易随着血液的流动或是血管的急剧收缩而脱落,最终形成血栓,硬度较硬的斑块相对来讲稳定性更好一些,因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也较小一些[5]。
        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可以详细的观察到动脉血管内膜的厚度,血管的内径是否发生变化、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性状、所处的位置血管狭窄程度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率也明显高于健康人,这进一步说明了颈部血管彩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拟定相关的治疗方案,比如是通过放置支架治疗还是通过手术剥离治疗等提供非常可靠的依据。此项检查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结果相对比较准确,另外对机体不会造成损伤,而且没有辐射患者接受度也比较高,检查费用低廉,一般患者均能够承受得起,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性极强。
        综上可见,通过药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同时提高了非限使用率,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莉.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8卷19期, 77页, 2020.
[2]吴敦茁. 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硬化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v.11(15):91-93.
[3]姚宏伟. 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020):315-316.
[4]魏景团.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7):99-100.
[5]王成伟. 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24期, 377页,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