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马子飞
[导读]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逐渐扩散,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马子飞
        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逐渐扩散,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针对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的明显短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鉴于此,文章对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治理措施
        1疫情冲击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短板和缺陷分析
        1.1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
        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不完善。一是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街道(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农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网络未形成高效完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防控、直报、救助机制;部分街道(乡镇)卫生院及农村(社区)卫生室被出租或解体,农村(社区)医生成为私人医生,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被极大削弱。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人力严重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隔离、症状甄别等专业性较强的防控工作,对防控效果有一定影响。三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技术亟需加强,尤其是农村疫情排查和数据统计等工作主要依靠手工登记,进展缓慢且技术含量低。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缺少重症监护人和隔离防控基础设施,医院卫生环境恶劣,基层医生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疫情发生时,部分病患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由于大部分卫生基层机构无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之分,同时对疑似病例不能有效进行隔离,容易造成病患交叉感染。医院防护物资短缺,特别是缺少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用品,医护人员极易因未做好防护而感染。
        1.2医疗保障体系应急能力较弱
        现有医疗保障体系是“常规性”制度,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响应速度较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弱。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由于新冠肺炎并未纳入医保范围,故医保体系对于新冠肺炎的就诊渠道、治疗费用、医保目录、报销方式等均未制定明确的应对方案,这可能导致疫情爆发初期部分感染者在面对巨额治疗费用时,选择不治疗,从而加速疫情的扩散速度,使疫情变得更加严重。
        2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建设策略
        2.1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垂直管理
        应急管理部门下设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可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重大流行病信息报送预警系统由垂直管理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局负责,同时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全部责任授权给属地的公共卫生应急机构管理,由属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局负责属地响应、第一响应。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机构也应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机制;可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整体划归应急管理部门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局管理,同样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2.2完善公共卫生权力清单制度
        全流程梳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对相应权力主体进行准确划分。在信息发布方面,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要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客观信息,并随着应急处置的进展随时公开相关信息。详细绘制公共卫生治理权力流程图,明确权力运行的岗位和具体负责人、启动要件、程序和时限等要求,并且把权力运行流程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列出权力清单并全部向社会公开,随时接受社会与公众监督。


        2.3实施公共卫生责任清单
        通过梳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权力的行使主体,明确责任事项、责任主体和追责情形,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行政过程中的相互推诿扯皮、责任不清、难以问责等问题,从而落实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将权力、责任与部门、岗位直接联系起来,循权责人、权责岗相配,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侥幸心理,激发广大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积极性。严格法律执行,提高法律执行力,完善法律执行监督机制,对不严格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和应急预案办事的部门与干部应追究法律责任。
        2.4理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分工协作机制
        应理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基础研究等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协同治理能力。一是要坚持公共卫生体系的公立主导原则,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价值导向,加强基础研究的探索性、医疗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二是要明确疾控部门、公共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医保部门、医院,以及社会各界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职能和定位,从而实现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运转过程中的无缝对接和协同配合,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在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2.5提升医院紧急情况应急能力
        总结以往和此次公立医院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和不足,提升公立医院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降低发病率和病亡率至关重要。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传染病预检分诊、筛查系统。一方面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和互联网医院减少门诊人群聚集,另一方面要把住医院各个入口,在各个入口设置灵敏准确的红外线测温仪,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对患者和陪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预检分诊发现的疑似患者要送至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医院要根据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数量及隔离留观病床数量,确保疑似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筛查、隔离和治疗。尤其是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在有流感等疾病流行时,新冠肺炎排查工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医院要保证有足够的候诊区域和隔离观察床位,满足筛查的需要,不能以诊室、医护人员、隔离观察床位不足为由推诿患者。由于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不典型、轻微甚至无症状,预检分诊并不能做到100%发现,而且感染早期,仅凭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因此,除了发热门诊,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每个接诊的医务人员都应当建立起新冠肺炎筛查意识。医院要根据自身微生物实验室条件,改建、扩建实验室,或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畅通的合作机制,扩充核酸检测能力,能够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开展核酸检测,并实现对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核酸检测当天出具结果的要求。而且,在疫情期间,除了完成本院患者核酸检测外,还应承担所在地区重点人群的核酸筛查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来看,新冠肺炎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影响我们的医疗秩序,我们已很难回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状态”,在“新常态”防控形势下,公立医院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关键力量,只有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上,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和传染病患者有效隔离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其他诊疗活动的安全、平稳和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杜明杰.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浅论[J].医学与社会杂志,2009,22(9)11-15.
        [2]郑洪亮.浅谈基层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建设[J].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3,23(3)1493.
        [3]杜成林,吴艳琴,杨晓玲.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与处置策略[J].中国医院杂志,2010,347(6)59-60.
        [4]邸泽青.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和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8,24(5)639-6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