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崔宏海 于津澜
[导读] 目的:探析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分别实施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治疗方案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
        崔宏海 于津澜
        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分别实施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治疗方案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5~2020.5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88例,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44),分别实施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治疗的病例所在组以对照、实验组,对2种药物治疗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实验组病例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实施缬沙坦治疗可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目标,更有利于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其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血压水平
        高血压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极为常见,中老年人群为常发人群,高血压以原发性为主,其致病原因在临床上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因素等,以血压水平提升为典型表现,且伴随头晕、乏力、头痛等症状,一旦控制不佳,会导致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本次研究主要对2种药物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5~2020.5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88例,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44),分别实施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治疗的病例所在组以对照、实验组,实验组基本资料为: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4、20(例),(59.75±6.28)岁为年龄平均值,以45~76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区间;对照组基本资料为: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3、21(例),(59.89±6.25)岁为年龄平均值,以46~77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区间,统计学处理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性无(P>0.05),2组可实现比较。
1.2病例选择标准与排除标准
        病例选择标准:所选病例年龄全部在40岁以上,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即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90mmHg以上;所有病例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完整的临床资料。
        病例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所用治疗药物过敏者;其他心血管疾病;意识模糊或精神严重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发生异常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恶性肿瘤病例均排除本次研究。
1.3方法
    2组病例在入院时均接受常规检查,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并宣教高血压疾病知识。实验组病例的治疗方案中降压药物主要为缬沙坦,采取口服方式,每次80mg,每天1次;而对照组病例的治疗方案中降压药物主要为氨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剂量为5mg,每天服用一片连续治疗一个月。2组病例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对其他治疗药物停用,规律作息、膳食合理、戒烟忌酒,运动适量。
1.4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为:血压水平,即舒张压、收缩压;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中数据分析选择以SPSS23.0为版本的软件包,数据中计量验证、计数验证分别以t、X2为方式,统计学以P<0.05为判断意义依据,证明差异性大。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血压水平
        2组治疗之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治疗后,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实验组病例血压水平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表2显示详情。

2.2 对比2组病例治疗安全性
        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实验组病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表2显示详情。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系统疾病,呈现较高的发病率,以动脉血压水平持续提升为主要表现,一旦患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否则会损伤患者脏器,比如肾脏、心脏等,甚至会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相关研究表明,脑血管意外病死人数所占比例在70%以上,而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在20%左右,肾功能衰竭死亡病例较少[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比于氨氯地平,缬沙坦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明显,可见,缬沙坦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对比于氨氯地平,缬沙坦的应用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可见缬沙坦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4]。缬沙坦可对醛固酮进行影响,可对氧化反应进行预防,避免损伤机体,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主要应用于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中,向人体中进入之后,可结合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可将拮抗作用得以发挥,可对血管紧张素Ⅱ进行阻断,以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5]。氨氯地平作为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可对高血压进行治疗,但是外周小动脉扩张效果较弱。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实施缬沙坦治疗可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目标,更有利于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其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善志.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59-60.
[2]庄媛,吴涛.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44-46.
[3]冯彤,董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8):141-142.
[4]李晓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5):115-117.
[5]易娟,胡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