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刘荣
[导读]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

        刘荣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150056
        【摘要】: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急救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急救组接受急救+心理疏导。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10名临床控制(33.3%),5名显效(16.7%),7名有效(23.3%),8名无效(26.7%);急救组中14名临床控制(46.7%),9名显效(30.0%),6名有效(20.0%),1名无效(3.3%)。急救组临床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现优异,患者心理得到有效疏导。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AMI;心理疏导;疗效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院前紧急情况中的常见紧急情况,爆发很紧急[1]。没有有效的院前救治,该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临床死亡率的增加。当AMI患者误解或不了解其状况时,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之类的心理疾病,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痉挛并引起心律不齐。而且,如果患者稍后在清醒时,则很可能陷入令人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他的濒死敏感性将大大提高,并且根据他强烈的求生愿望,患者往往倾向于表现出躁狂。本文旨在探讨AMI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住院后预后的临床疗效,其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急救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19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22至65岁,平均(45.3±3.7)岁,包括7名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名多部位心肌梗死,15名局限性心肌梗死;急救组中20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23至65岁,平均(46.7±2.6)岁,包括6名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名多部位心肌梗死,16名局限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数比对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进行常规急救。
1.2.2急救组
        根据常规的现场紧急护理和转移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措施:给予患者热情,尊重,同情心,并耐心聆听患者的内在诉求,帮助患者掌握对实际心理状态的了解,以便护理人员及时提供信息。反馈和加强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为了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掌握和纠正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患者的理解和增强必须定期安慰和鼓励患者,以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及他们的激情和主动性,以有效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并配合临床治疗。应当改善和鼓励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经常了解,支持和鼓励患者,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安慰和治疗,帮助和关爱生命,激发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激发双方积极合作。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将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并使用X2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10名临床控制(33.3%),5名显效(16.7%),7名有效(23.3%),8名无效(26.7%);急救组中14名临床控制(46.7%),9名显效(30.0%),6名有效(20.0%),1名无效(3.3%)。急救组临床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急诊医学中,院前急救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临床上,AMI是高风险的心脏急症,具有很高的临床死亡率[2],因此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的院前护理。支持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住院后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并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这项研究反映了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与AMI患者的心理咨询的特殊意义。心理咨询治疗主要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断积极影响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用相应的心理咨询程序。根据患者状况的具体特征,护理人员必须指导患者正确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疾病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临床症状,并为患者使用适当的语言。临床治疗预防措施和家庭成员的协助患者在克服疾病方面树立了信心和勇气,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了人格缺陷,提高了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反应的能力,具有治疗作用。在临床疗效的临床观察中,我们使用心理咨询来增进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理解,指导患者面对病情,并迅速发现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例如紧张)。为了有效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应充分调动患者积极因素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指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合作,减轻各种临床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10名临床控制(33.3%),5名显效(16.7%),7名有效(23.3%),8名无效(26.7%);急救组中14名临床控制(46.7%),9名显效(30.0%),6名有效(20.0%),1名无效(3.3%)。急救组临床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现优异,患者心理得到有效疏导。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红梅.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10-212.
[2]崔修岭.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109-110.
[3]邓红梅,陈文静,潘菊芳.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269-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