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采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黄疸治疗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临床效果及运用可行性。方法:研究区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探究对象为该区间本科室收入的新生儿黄疸,统计64例,运用奇偶法分组,可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2),常规组予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常规组比明显升高P<0.05;较常规组,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总胆红素;效果
新生儿娩出后通常会表现出黄疸,究其根本是因高胆红素血症,该病为新生儿时期高发病症,若未及时发现可致脑神经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及时采取诊疗与干预,使患儿得到有效诊疗极为关键[1]。既往临床多以持续蓝光照射疗法予以诊疗,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患儿哭闹、发热行为较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2]。有研究表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于新生儿黄疸诊疗中效果确切,为此本文对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入患儿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探究对象为该区间本科室收入的新生儿黄疸,统计64例。纳入标准:满足《儿科学》中对新生儿黄疸的判定标准;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诊疗禁忌症;存在感染、窒息等因素。运用奇偶法分组,可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2),常规组男童女童比为20:12;日龄1~20d,均龄(10.54±1.13)d;观察组男童女童比为21:11;日龄1~22d,均龄(11.34±2.0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较大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置于光疗箱中,使用黑色眼罩遮住患儿眼睛,以免对其视网膜形成刺激,同时遮住会阴部、肛门,防止蓝光对患儿生殖器产生损害,调节温度至30℃左右。在此情况下,常规组辅以持续蓝关照射:设定蓝关波长425~475nm,照射时间1-2h/次,每日1次,3~5d视作一疗程。观察组采取短时多次照射:波长同常规组一致,照射时间8h/次,每日2次,3~5d视作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儿黏膜、巩膜黄染表现彻底消失,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并达正常水平为显效;黏膜、巩膜黄染表现较诊疗前有所改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对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实施测定。
③不良反应。包括呕吐、皮疹及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验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
观察组总胆红素(64.37±9.95)mmol/L、间接胆红素(48.54±7.64)mmol/L相较于常规组(100.26±12.36)mmol/L、(90.08±8.91)mmol/L显著较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t=12.795、20.021,P<0.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呕吐、皮疹及腹泻发生几率3.13%,常规组呕吐、皮疹及腹泻发生几率22.86%,相比之下,观察组不良反应更少,具统计学差异P<0.05(=6.335,P=0.012)。
3 讨论
研究指出,早期新生儿中约有1/2新生儿罹患生理性黄疸,而胆红素脑病患儿,其黄疸症状较为严重,发病后全身皮肤黏膜严重黄染,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使机体神经系统损害,最终形成急性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常表现出嗜睡、易激动等[3]。当下,临床对此病多采取蓝光照射、药物疗法予以诊疗,其中属蓝光照射最为常见,操作便捷,效果明显,其原理为机体内胆红素分析基于吸收光线下表达出相关反应,并形成异构体,此异构体易溶于水,经尿液与肾脏排出,达到胆红素水平下降效果。蓝光照射波长设定425~475nm,而胆红素吸收光线波长450~460nm,因此蓝光照射能够运用于新生儿黄疸诊疗中,发挥症状改善作用。然而在照射期间,假若采取持续照射,患儿易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较持续照射,短时多次照射效果更为理想,有益于降低不良反应,减轻躯体不适[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与常规组比明显升高P<0.05;较常规组,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证实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具理想诊疗效果,与既往报道一致[5]。
综上,新生儿黄疸治疗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规避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帕依玛·桑斯孜拜.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4):37-38.
[2]赵淑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4):95-96.
[3]刘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1):26-27.
[4]王燕萍.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0):49+52.
[5]张利红.短时多次蓝光疗法运用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