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应发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55811
摘要;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处方点评制度和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结果;基层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门诊使用率高达45%,村卫生室门诊使用率高达56%,远远高于抗菌药物门诊使用率30%,存在滥用情况。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到上级医疗机构专业进修、业务学习的机会少,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窄,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存在发热、风湿关节疼痛使用抗菌药物等普遍情况,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滥用情况。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理性用药
在临床的应用历史中,六十多年前抗菌药的发现及使用是临床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抗菌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抵制细菌的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样此类药物可以用于细菌性人体感染[1]。此类药物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主要取决于所用抗菌类药物的种类以及抗菌类药物的浓度,此类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浓度,一类为抑制细菌的最低浓度,一类为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2-3]。但是对于此类药物有一种及其致命的隐患存在,其滥用可能会对人体或者其他动物的活体造成某种药物的耐药性,造成药效和人体免疫力的损害[4]。为了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抗菌类药物的滥用情况我院将采取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治疗和研究的门诊处方900例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都是我院自2010-2015年收集的,随机分成3组:非限制性类抗菌药物300例,男性150例,女性150例,年龄57~73岁,病程(9.8±4.4)年,限制性类抗菌药物300例,男性150例,女性150例,年龄54~74岁,病程(9.5±4.2)年。特殊类抗菌药物男性150例,女性150例,年龄54~74岁,病程(9.5±4.2)年。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成立使用抗菌类药物的管理组以及明确组长的职责和设立以及其下组员的工作,抗菌类药物管理组长及其组员要明确了解各级抗菌类药物的名称,疗效,副作用,过敏性。由组长根据门诊处方来对其组员进行分配工作及用药的药效,药量。
2.对于抗菌类药物的门诊处方分级划分为1.非限制使用类药物。2.限制使用类药物。3.特殊使用类药物。三类等级。1类:根据临床的门诊处方来判定是否属于常见类细菌感染可以使用非限制使用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无不良反应,对于耐药性的影响为最低。2类:根据临床诊断的门诊处方判定患者属于不仅仅是非限制使用类药物可以解决时,可以根据我国颁布的关于抗菌类药物是用药量表进行给药。3类:是最为危险最为特殊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处方我们使用特殊使用类药物,此类药物对于人体的耐药性影响大,必须小心使用。各个抗菌类药物管理组组长如上所述将工作分级,到班后即刻分析当日工作量,工作难度,并立即给各个抗菌类药物管理组组员分配相应对口任务。对待自身工作做到心里有数,面对困难仅仅有条的分配。
3.对于分工工作:各个护理组组长必须亲力亲为,身先士卒到3类最难最艰险的工作,其表率作用,如果3类情况繁多,任务量极其繁重过大,需要调配,同其他岗位有能力和空闲的医师进行求助解决,当第3类工作尚未顺利完成时,组长对其他1类2类不需要直接参与,由各个专项医师自我调节,可以仅对其指导,优先处理第3类患者。当3类工作完成后组长应当立即投入到其他两类工作当中。也可以为提高护士质量交由各个医师独自完成,抗菌类药物管理组组长严格要求质量效率。
1.3成果
进行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后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上升,无重大严重的问题纰漏,无医疗事故发生,使得各个细菌感染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护理。
1.4疗效评定指标
1.4.1患者病症得到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恢复明显,未出现耐药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等病症以及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严重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作为显效标准;1.4.2患者未出现耐药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等病症以及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严重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作为显效标准为有效标准;1.4.3显效标准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好转,有无恶化,及其并发症如是否出现耐药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等病症以及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严重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作为显效标准视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表示,t查验,比量资料选用(%)表现,x2插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
干预后,观察后,有效,显效,无效等指标数据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
所有参与调研的患者在非限制性类抗菌药物,限制性类抗菌药物,以及特殊类抗菌药物的治疗中均未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严重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3.讨论
关于抗菌类药物问名知义,抗菌类药物的主要用途即在于抑制细菌的生成繁殖和杀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其通过对于抗菌类药物的多年研究,滥用乱用抗菌类药物及其容易使得病人身体对于抗菌类药物等药品产生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就使得病人无法继续通过某类抗菌类药物治疗本身疾病[5]。由于基层的医疗结构对于抗菌类药物的把控不严,对各种抗菌类药物的分级管理不重视导致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抗菌类药物的乱用滥用就广泛存在,这也就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具有着一定的程度的隐患[6-7]。
根据上表研究表明,通过对于抗菌类药物和门诊处方进行分级管理后,抗菌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可以大幅度提升。对于抗菌类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可以对于不同种类的患者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类药物。可以让患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减少对于过度使用抗菌类药物所造成的人体机体耐药性的增加。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对本院医师进行正规的培训和进修,使抗菌类药物管理医师了解更多的关于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的知识。提高医师对于分级管理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知识,使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病人风湿性关节炎和发炎等常见病症减少或者解决对于抗菌类药物的乱用滥用。
综上所述,对于抗菌类药物和门诊处方的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知识,将可以有效的加强对于抗菌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规范化。通过抗菌类药物的分级管理可以通过对于不同种类的病人使用不同种的抗菌类药物,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乱用滥用抗菌类药物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迟锦瑜, 杨丽花, 王辉. 大理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监测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9, 45(05):55-58.
[2]杨磊, 肖瑾, 林意菊,等. 基层医疗机构多学科主题药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8(4):198.
[3]田侃, 黄素芹,喻小勇. 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家庭医生团队优化研究[J]. 中国药房, 2019,8(21):982.
[4]杨俊林, 查筑红, 杨昆,等. 贵州省234所医院多药耐药菌检出及抗菌药物使用现况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7(1):49-53.
[5]刘宏宇, 王希晨, 吕欣桐,等. 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9, 35(1):37-40.
[6]宁俊红,王月侠. 不同地域非公医疗妇产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44(09):121-123.
[7]刘少华, 兰艳, 王雨来,等. JCI-HIMSS7双重标准下PDCA循环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524(30):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