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吴井东
[导读] 目的浅析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麻醉技术的临床效果。

        吴井东
        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 唐山 63300
        摘要:目的浅析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麻醉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产妇,经电脑随机将其分为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及起效时间均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更低,收缩压、舒张压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液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麻醉技术;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引言
        目前我国剖宫产在产妇分娩中约占30%左右,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剖宫产的麻醉方式及技术不仅影响着母婴在手术中的安全,还影响着产妇的预后。因此产科麻醉应该掌握的准则是在保证产妇与胎儿安全情况下,尽量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与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产妇,经电脑随机将其分为各30例的两组,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跨度为22-34岁,平均(28.54±2.15)岁,体重跨度为55-82kg,平均(63.78±1.08)kg;对照组年龄跨度为23-35岁,平均(29.74±2.30岁,体重跨度为54-80kg,平均(62.78±1.36)kg,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目前常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方法之一,一般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75%)、利多卡因(浓度1.5%~2.0%)及布比卡因(浓度0.5%)为麻醉药剂,在L2-3间隙间(或上下浮动一两个间隙)选择穿刺点,剖宫产麻醉的硬膜外用药量是非孕妇的2/3。硬膜外麻醉的优点是麻醉效果相对较好,产妇的血压相对容易控制,对产妇及胎儿的安全性高;缺点是起效相对缓慢,肌肉松弛度与腰麻相比较差。
        1.2.2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
        在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时,取产妇上腰段棘突的间隙进行硬膜外的麻醉穿刺,在硬膜外的麻醉穿刺成功之后,取长腰麻针经由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缓慢推进,直到可感知硬脑膜的突破感为止,拔出腰麻针可见清亮的脑脊液顺畅的流出,此时可将腰麻药注入至蛛网膜的下腔。而后退出腰麻针,将硬膜外的导管置入硬膜的外腔,而后拔除硬膜外的穿刺针,在妥善固定硬膜外的导管后患者取卧位,在退出针芯之后注入腰麻药。
        1.3.3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的麻醉诱导可使用氯胺酮1~2mg/kg或硫喷妥钠4mg/kg,琥珀胆碱1~2mg/kg进行静脉注射,之后施行快速的诱导插管,而后继以吸入50%的氧化亚氮复合0.5%氟烷维持浅全麻状态直至胎儿娩出。
        1.3.4其他麻醉方式
        在我国的剖宫产临床手术中还有两种常用的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和腰麻。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为第一针位置定点,在指压30s后进行消毒,之后将装有麻醉药物(最好不超过5ml)的针筒垂直刺入至下组织层,而后缓慢的推注麻醉药液0.3ml左右,并逐渐退针至表面和真皮的联合部,最后快速的将针拨出;腰麻俗称“半麻”,在过去的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广泛,通常其进行麻醉的穿刺点为T3-4,可上下扩大一个间隙的范围进行麻醉。进行腰麻的局部麻药可以选用约10mg的丁卡因或布比卡因,其麻醉平面应控制于T8左右。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60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及起效时间。②观察并记录60例患者麻醉后各指标情况,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③观察并记录60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c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行t检验;检验值P<0.05时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60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
        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及起效时间均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对比60例患者麻醉后各指标情况
        观察组比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更低,收缩压、舒张压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对比60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3.33%)比对照组(20.00%)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麻醉师在临床剖宫产手术麻醉中,需对手术本身、产妇、胎儿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对不同麻醉方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有效衡量,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手术医生提供有利依据,防止麻醉药物影响到胎儿,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加以保证。若在行剖宫产手术时,未选择最为合适的麻醉方式,会增加产妇的不适感,严重情况下,会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麻醉师应对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形式充分重视,对麻醉方式的各方面因素充分考量,实现个体化。现阶段,剖宫产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形式均能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硬膜外麻醉的优势为医务人员能够对麻醉药量进行良好控制,获取显著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此同时,该麻醉形式比较容易进行,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不会影响到机体循环。但该麻醉方式在临床中反复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主要表现为无法完全阻滞骶神经,且消除盆腔牵拉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若药物剂量增加,会增加毒性反应。比较硬膜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能够缩短诱导时间和起效时间,保证高度的肌肉松弛。该麻醉方式不会明显牵拉组织,能够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保证时间不会影响到麻醉效果。本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0.62±2.37)min的手术时间、(6.43±1.56)min的诱导时间及(6.97±1.74)min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72.35±2.37)次/min的心率、(90.69±2.56)mmHg的平均动脉压、(120.15±8.74)mmHg的收缩压、(78.25±7.27)mmHg的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液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实践。
        [1]参考文献:
        周明慧.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输血安全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9):100-101.
        [2]时慧挺.不同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输血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55-156.
        [3]庆晓峰.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1(3):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