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含刚 黄海锋 丁蓉蓉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青浦区 20170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8)。两组均予如下方式处理:治疗组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生活方式干预,疗程为12个月。在干预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空腹及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餐后2h血糖(2hPG)、血脂、体重指数等。结果 12个月后治疗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餐后2h血糖(2hPG)与对照组比较有普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一定程度下降。结论 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关键词:二甲双胍;老年人;葡萄糖耐量受损。
近年来糖尿病(DM)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本镇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应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我中心门诊及健康普查中发现,新增糖尿病人数正逐年快速增长。对我镇60岁以上,中心门诊及健康普查中统计发现,较大比例的人数正处于葡萄糖耐量受损(IGT)阶段[1],葡萄糖耐量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1]和2型糖尿病(T2DM)[1]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本文应用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研究二甲双胍能否防止和延缓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
1.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规定的IGT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FPG)<6.1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8mmol/L<2hPG<11.1mmol/L。
1.2 一般资料
选择本中心门诊及健康普查中发现空腹血糖(FPG)<6.1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餐后2h血糖(2hPG)为7.8~11.1mmol/L,并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同时患者未服用降脂药及非甾体药物等影响糖代谢[3.4]的药物,近期无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诊断为糖耐量受损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0~75岁,其中男27例,女29例。随机分成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和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组),各28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3 方法
IGT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和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4]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28例。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的生活干预,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饮食干预[2.3.5]包括限制摄入的总热量,摄入低糖、低脂肪食物,限定一定量蛋白质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鼓励多食粗粮及新鲜蔬菜等;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组)在予以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片每天750 mg,分3次服用,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二甲双胍片的剂量[4],最大剂量不超过1500 mg/天,疗程为12个月。患者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测空腹血糖(FPG)等,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计算患者体重指数(BM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疗程结束复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是否已发展为糖尿病(DM),观察过程中,无患者停药。对照组检验项目与治疗组相同。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来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观察12个月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2.2 治疗12个月后OGTT结果比较
12个月后复查OGTT,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组)发展到DM的0例,转变到正常糖耐量的22例(占78%),其余6例仍均为IGT;而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发展到DM的3例(占10.3%),转变到正常糖耐量的4例(占14%),其余21例仍均为IGT,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IGT是从糖耐量正常演变成T2DM的中间阶段(而且IGT常预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6]的发生,在部分IGT患者已经出现这些并发症),如不加干预,由于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逐渐加重胰岛B细胞的功能受损程度,胰岛B细胞的功能丧失达50%或以上时,便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出现相关的代谢紊乱症状,从而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并会增加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因此,IGT是预示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降糖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60多年历史,它可延缓葡萄糖在消化道吸收,抑制糖异生和肝糖输出,有显著降血糖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轻体重,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IR)[2]的作用;此外,尚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本文观察到对IGT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治疗,可延缓其向T2DM的进展,不仅使发展到DM的比例降低,转变到正常糖耐量的患者亦明显高于生活方式干预组。同时在本研究过程中,患者使用治疗中出现3例轻微恶心、腹胀,食欲不振,但均可耐受,没有停药,表明老年患者对该药耐受性良好。当然,本研究样本例数相对少,观察时间相对短,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更长时间研究,以便得出更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J].科技与出版,2017(12):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04):311-398.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
[4] 第18版陈新谦新编药物学[J].科技与出版,2019(07):2.
[5] 沈静雪,刘国良.糖耐量减低(IGT)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操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1(05):9-10.
[6] 金雪娟、陈灏珠,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概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