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相关措施及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马春芬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马春芬
        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 共和 81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试验组,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B组为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对比相关病情数据发现A组以上数据差异值ρ<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过程中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基于自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诱因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临床表现为剧烈且持续性胸后骨疼痛,病人稍作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解除病痛,医学检测发现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中国近年来心梗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患者大于50万人,过度劳累、心情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酗酒均可诱发急性心梗。此病中老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急、发病凶险、致死率高、预后差,易导致家属恐慌。为提高对此类患者急诊质量,本文特将相关护理措施临床效果加以叙述论证。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和B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其中A组55人,男性28人,女性27人,年龄范围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7.81±4.52岁,B组男性26人,女性29人,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58.13±4.67岁。A组和B组平均抢救救时长分别为40.12和53.78min,分诊评估时长分别为1.2和2.65min,球囊扩张时长分别为82.3和128.4s,住院时长分别为10.2和12.5d。根据计算,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差异值ρ>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病情观察及评估
        接到病人后,询问患者或家属病人心绞痛发作史,疼痛加重的临床表现特点,疼痛发作诱因、部位、程度和发作频率,疼痛是否为放射性和伴随症状,对硝酸酯类药物的反应。对病人进行快速分诊依靠三方面判断是否为AMI,一是临床症状,典型临床症状如持续半小时以上的压榨样心前区域或胸骨后剑突下剧烈疼痛,出汗恶心呕吐,脸色苍白。不典型临床症状有胃部、背部、左上肢酸胀不适。某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无胸痛表现,但出现不适疲乏等症状;二是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病理性Q波,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三是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cTnl在胸痛后4-6小时上升,12小时达到高峰,一周后恢复正常,特异性强。利用仪器和肉眼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出汗、末梢循环情况,注意其体征起伏,氧饱和度指数,定时复查心电图、血生化、保证出入量、酸碱、电解质平衡。根据心电图监测判断发病部位和范围,V1、V2、V3表示左心室前壁和侧壁,Ⅱ、Ⅲ、aVF反映下壁,Ⅰ、aVF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变。

监测中出现室性早搏超过一分钟五次、室性早搏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早搏和成对或连续性室性早搏、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心房颤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2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必须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发病时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平躺,就地抢救。舌下给药三硝酸甘油酯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五分钟内疼痛未见缓解则追加给药一次。患者疼痛难忍而挣扎不止可以用吗啡5-10mg进行皮下注射。给予吸氧,每分钟4-6L。若患者神志不清有胸闷气短的情况则使用双腔鼻导管给氧,氧流量提升至7-9L/min。当心率小于一分钟50次时用阿托品0.5mg进行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保持患者半卧体位,将其下肢抬高25°左右,头部抬高40°左右,避免窒息。
2.3 药物护理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急速下降导致低血压休克,影响脏器供血。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征兆。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先以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不能突然停药,出现传导阻滞或心率小于一分钟60次时停用。患者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严重肺气肿、重度心衰和传导阻滞禁用此药。使用利尿剂时密切注意血钾的变化。患者入院后采用静脉穿刺方式搭建静脉通路,取适量血液样本做检查。对患者进行双腔补液,一腔静脉滴注500ml生理盐水,另一腔泵入60ml多巴胺,泵入速度为100ml/h,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血压降低则放缓多巴胺泵入速度。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变化调节流量。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给予持续性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使用止痛药物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胸痛性质、部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对止痛药的反应情况,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的情况出现。
2.4 心理护理
        为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保持平静配合治疗,避免因翻动造成伤害,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情绪安抚,有必要者可让病人服用500mg的阿司匹林,疏通堵塞的血管。护理工作应有条不紊地展开,以熟练操作技术消除患者和家属疑虑不安,在病患和家属接受情况下介绍监护仪器实时情况和环境特点,解释病情发展进程。也有少数患者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其过于自信或稍微了解医学常识,对病情危险性认识不足,遵从医嘱程度较低,有时不听护理人员劝告,对此类患者需要以健康教育、适当指导为主。
2.5 健康宣教
    病人解除危重状态后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结束,仍需要健康宣教巩固急救效果。指导病患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合理调整饮食,适当减少进食量,禁食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食物。恢复期间绝对不能搬抬重物,做此动作时需弯腰屏气,导致的生理效应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保持心情放松,心境平和,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但避免竞争激烈比赛。勿在饱餐或饥饿状态下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皮肤血管扩张明显,大量血液流向体表,造成心脑缺血。关注气候变化,适时加衣保持体温,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会痉挛并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注意劳逸结合,进行康复训练时需注意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脉搏较快等情况,一旦出现立刻停止活动随时就诊。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简易应急措施,定期进行门诊随访。
3 结论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得出,A组患者预后复发率低,平均各项病情指标下降趋势显著,抢救时间短,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系统科学,而且实用性强,让病人在发病后及时接受相关急救治疗,为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充足时间,保证预后质量和效果,缓解医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梦洁.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23).
[2]管小容.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的临床体会[J]. 健康养生, 2020(3).

作者简介:马春芬(1982-),女,土族,本科,护士,从事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