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孟丽红1 刘冉冉1
[导读] 目的:探讨急诊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管理应对能力评价体系。

        孟丽红1  刘冉冉1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护理学   250014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管理应对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初步构建急诊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确定6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评价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为0.94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1,协调系数为0.200(P<0.001)。结论: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可为评价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级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或者其他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事件[1]。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国发生频繁,严重危害了公众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2]。急诊科作为最先感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室,护理管理的应对关系着事件处理的实效及患者的安全,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导向明确、简便易行的护理管理应对指标,对于提高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处置,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成立课题小组,主要任务为拟定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体系的函询表;收集、整理和分析专家函询的结果。函询表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研究介绍、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专家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及赋值、专家自我评价情况表。
        1.2课题小组严格按照专家入选标准选取护2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发放专家函询表之前,首先征得函询专家的同意,向专家解释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然后将制定的专家函询表以邮件的方式发给各位专家,回收有效函询表后,统计分析,认真分析专家的意见及建议,与课题组成员讨论后修改形成第2轮专家函询表。回收有效函询表后再一次计算每个条目的相关赋值均数及变异系数(CV)。经过两轮函询后,若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便不再进行第三轮专家函询,否则继续进行函询。
        1.4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咨询专家的组成结构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运用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协调系数及集中程度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采用赋值均数、变异系数、信度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专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函询专家人数为20人, 7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平均年龄为(43.25±3.29)岁,平均工作年限(20.45±4.32)年。对本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均为“比较熟悉”或“非常熟悉”。说明专家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2专家的积极系性及意见的权威程度
        专家的积极系数是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的关键,一般通过函询问卷的回收程度表示[3]。本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对该研究内容的关注程度较高。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反应专家对研究内容的认识程度,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0表示信效度较高。本研究中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9和0.871,均大于0.7,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及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主要反应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评分的协调程度。单个条目的协调系数通过变异系数来表示,整体条目的协调系数一般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析[4]。
        德尔菲法的Kendall’s W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说明函询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越好,若卡方检验统计学有意义(P<0.05),则说明研究结果可信。本研究第一轮函询的协调系数为0.163,P<0.001,第二轮函询的协调系数为0.200,P<0.001,说明专家协调程度好。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赋值均数表示[5]。

一般认为赋值均数平均分大于2、变异系数小于0.25是可接受的范围[6]。本研究第一轮函询变异系数在0.12-0.26之间波动,第二轮函询变异系数波动范围在0.06-0.20。两轮专家函询条目的赋值均数均大于2,说明专家总体认为这些条目的赋值整体“合适”。
        2.4评价体系的内部一致性
        评价体系总的 Cronbach’s α 系数是0.947,一级指标的Cronbach’s α 系数是0.887,二级指标的Cronbach’s α 系数是0.914,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2.5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指标的确立
        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1个。
        具体内容为:护理应急指挥协调(护理应急指挥组织及人员协调配备、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专家组、组建多学科应急团队)、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应急预案的全面性、护理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护理应急预案的评价与修订)、预警与监测(预检分诊人员对突发事件识别相关培训、异常情况整理汇报)、信息报告与交流(与医院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应急信息系统的建立)、护理应急人员管理(应急人员储备、应急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与考核、应急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应急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应急人员的评估与预见能力、应急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应急人员与家属沟通的能力、应急人员的心理疏导)、物资储备与调度(消毒净化物品储备、防护用品储备、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储备及调度、水、电、氧气等支持物品的储备)。
        3.讨论
        3.1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参与本研究的专家来自济南、青岛、济宁、临沂等地,专家大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医院护理管理者及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理院校教授,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专家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因此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扎实的专业知识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9、0.871,均大于0.7,说明专家权威程度处于较高水平。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每个条目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为0.200且统计学分析具有意义(P<0.05),说明专家意见呈现集中化趋势,意见的分歧较小,研究结果可信。
        3.2制定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急诊科日常工作不同,因其突发性强、患者数量不确定、患者病情不稳定、突发性强等特点,易打破急诊科的日常诊疗过程,短时间内使急诊工作量剧增[7],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有研究表明,严谨的护理管理与团结的护理团队对增强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团队的信心与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8]。因此,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应对能力评价体系,对提升护理管理能力,保证工作运行,提高就诊效率,提升疫情的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6个方面入手,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统筹管理、协调配合、信息报告、人员安排与调配、物资的调度与保障等多方面考虑,以期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4.小结
        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第一场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用 Delphi 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符合科学程序与要求。经过对20名专家的函询,课题组的讨论,删减、新增形成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1项,对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未来的研究应将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以期为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高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05—09.
[2]吕冬艳.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6(24):65-69.
[3]卢秋颖. 某三甲医院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郝艳青.基于柯氏模型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3.
[5]张国群.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评价模型构建[D].济南:山东大学,2015.
[6]孙燕.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
[7]王奇胜, 段运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和意义[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4):179-181.
[8]张静敏,高永莉.急诊科护理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实践中的应用[J/OL].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7[2020-0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