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冰
兴文县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400
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脐疝俗称"气肚脐",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哭闹使腹压增高,而脐凸的不适又使小儿更加哭闹造成恶性循环.,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经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地以非洲人与亚洲人居多,白人发病率较低,主要以出生后30-45d的婴幼儿为主。小儿脐疝的症状表现,顾名思义脐疝是两个字,脐就是肚脐的部位,疝就是鼓出一个包,在本来正常的位置上突出一个东西来,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出现的东西出现了,鼓出来凸出来一个包块,就叫脐疝。脐疝鼓出包块是肯定的,大小可能会不同,造成的原因就是腹壁,肚脐这个地方的肌肉,脐环还没有闭合,多数的孩子会随着生长脐环闭合,脐疝就愈合了。
1.小儿脐疝的临床表现
脐疝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脐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肿物,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直径一般很少超过4厘米,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脐环的大小就决定了脐疝的包块的大小。如果缺损越大,肚子里的肠管一用力的时候就会鼓出来,包块就会很大,脐环小,没闭环缺损的小,包块就是小。但是也有些脐环并不大,就是手指尖大小,但是因为孩子反复哭闹,有的时候皮肤都就像气球一样就吹松了,所以包块反而挺大的。所以它的表现,就是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包块。
1.1脐部突出
大多数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或者给其洗澡时,会发现新生儿脐部有一个突起的、呈圆柱形或者半圆形的小块,小块顶端往往还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瘢痕。这个小块可以随着新生儿哭泣、咳嗽及腹泻时腹部肌肉用力,腹压增高而突出明显,新生儿平静时又可以还纳脐部,这就是常说的小儿脐疝了。另外,新生儿站立或排便时,小儿脐疝也会出现时隐时现的症状。
1.2、可触碰到的脐环
新生儿出生后,如果脐部的肌肉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就容易出现脐部的一个环形缺损。家长用手指探入脐孔的位置,就可以触碰到面积较小及较为坚硬的脐环,脐环会有部分缺损。这也是小儿脐疝的重要表现之一。
1.3、肠鸣音
家长在用手指按压新生儿脐部的突起时,这个突起往往会回缩进腹腔内,局部还会出现皮肤松弛的褶皱,细听还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肠鸣音。肠鸣音出现的原因是小儿脐疝的脐壁薄弱,肠道蠕动的声音就可以透过薄薄的脐壁传出,形成清晰的肠鸣音。
以上就是小儿脐疝常见的三个症状表现,小儿脐疝一般不会引起新生儿不适或病变,大部分可随着新生儿年龄逐渐增长自行愈合,因此家长可以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脐疝较大,新生儿出现哭闹和呕吐的症状,就需要前往医院检查,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对新生儿身体的其他方面多加看护,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2.治疗小儿脐疝的方法
人们常常用一元的硬币压住脐部,用绷带包裹,企图挡住脐疝膨出,既无疗效,还可能造成损伤,所以应弃之不用。可以采用橡皮瓶盖将瓶盖凹放一小棉球固定,凸长大约0.8厘米,用凸面将脐疝压入,用5*5厘米胶布固定,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然后用3厘米宽的弹性绷带连腰绑住.一般7-10天即可,只要脐疝植入,小儿哭闹明显减少. 这种处理脐疝的办法简便、价廉、有效,因瓶盖将脐疝植入减少局部不适,小儿哭闹也就明显减少。弹性绷带的持久压迫,有利于脐疝的复位,但是要注意弹性绷带不宜过紧,以一个手指轻松插入为准,但也不宜过宽,否则起不到压迫的作用。由于胶布长时间贴在皮肤上,对皮肤有损,因此,五天后要用交叉胶布固定。顽固的脐疝可在脐部放置几层纱布,加重脐部的压力。不宜用棉质绷带,因为棉质绷带起不到压迫的作用。
中药热敷治疗小儿脐疝的效果也不错,而且中药还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吴萸、山楂、茴香籽、白附子等,将这些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炒热磨粉后,用纱布包好熨于脐部,也可加用艾灸辅助进行。
3.结论
小儿脐疝是腹腔内器官或组织经脐环向外突出的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类疾病,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这些发育不足的孩子更容易患病,另外婴儿长期便秘和大哭大闹也会诱发起病。肚脐实际上是我们脐带血管退化的一个痕迹,在胎儿期是帮助宝宝进行血液供应的一个器官,出生之后我们会把脐带进行结扎之后会留有一个肚脐的疤痕,这就是我们所说肚脐的印迹,这个部分疤痕如果脐带修剪之后没有完全愈合好,就会造成在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就会凸出形成包块,这就是宝宝脐疝的发病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科学的护理婴幼儿脐疝能够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