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锻炼模式对弱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   作者:刘质
[导读] 目的:以体质弱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锻炼模式,研究其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优化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
        刘质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02260
        [摘要]目的:以体质弱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锻炼模式,研究其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优化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某大学120名体质较弱的大学生,平均分两组,各60名,研究组行契约体育锻炼,对照组行常规体育锻炼,持续12周,观察两组大学生自我效能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在未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期阶段,两组大学生自我效能、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未存在明显差异,持续锻炼12周后,两组自我效能、抑郁和焦虑评分皆有所提升,研究组提升幅度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体育锻炼模式而言,中等强度的契约锻炼模式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还能够优化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值得推荐。
        [关键词]弱体质;自我效能;干预效果;心理健康;大学生;锻炼模式
        在社会经济条件渐趋理想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使大学生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大学生的健康情况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大学生在生活阶段玩手机的时间过长、鲜少参与运动锻炼和摄入不健康的食物过多等,都会引起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显示,截止日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衍生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看,主要指学生对自身完成相关任务主观层面的能力预测,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任务的完成程度息息相关。基于此,文章引入契约锻炼模式,研究其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大学120名体质较弱的大学生,平均分两组,各60名,研究组行契约体育锻炼,对照组行常规体育锻炼。研究组男女学生比例为30:30,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依次为12名、15名、18名和15名,对照组男女学生比例为30:30,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依次为13名、14名、13名和10名,两组资料可对比,P>0.05。纳入标准:全部学生经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分数低于60分;全部学生皆不能参加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活动。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生遵循学校的锻炼计划,不另外进行干预。研究组具体锻炼模式执行如下。(1)在正式锻炼前期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细致讲解契约锻炼的要点和方法,提前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契约锻炼范围,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明确的锻炼目标,选择适宜自身的锻炼项目,并形成具体细致的锻炼计划,签订契约锻炼书,确保全部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始终坚持锻炼[1]。(3)以周为周期,反馈锻炼的实际情况,对锻炼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也可以进行互评和自评,并保证全程接受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导。两组皆持续12周[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和自我效能感变化。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以学生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为参照,依据学校自制的评分量表,掌握学生日常生活阶段的情感态度等,每项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低,情绪越好。在自我效能感评分方面,依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完全正确或完全不正确等,每个条目满分4分,分数越高,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系统,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正态分布变量行t检验,否则秩和检验;检验水准P<0.05。
2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学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12周后,两组学生心理状况有所改善,自我效能感评分有所提升,研究组情况更为优越,P<0.05,见表1。

3讨论
        基于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知悉,在未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期阶段,两组大学生自我效能、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未存在明显差异,持续锻炼12周后,两组自我效能、抑郁和焦虑评分皆有所提升,研究组提升幅度更高,P<0.05。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在契约体育锻炼模式下,通过和其他学生的沟通与协作,凭借着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同伴和教师的认可,同时,在完成相应的体育锻炼后,大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愉悦的心理感受,进而摆脱过往阶段下因体质较弱衍生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显著强化自我效能[3]。
        总结来说,大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优化心理,还能够强化自信心[4]。本项研究提出契约锻炼模式,在锻炼过程中,通过教师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同时,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也能够顺利的完成相关锻炼任务,进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锻炼之中,在无形之中就会对大学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体育锻炼模式而言,中等强度的契约锻炼模式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还能够优化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魏强. 不同锻炼模式对弱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039(002):281-284.
[2]徐划萍, 邱慧, 汪东颖. E时代下生活方式的远程管理对高校肥胖女生身体成分及体质健康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008):166-170.
[3]凯赛尔·帕力塔, 杨镇江, 刘晶芝. 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7):1093-1094.
[4]胡日查, 彭恩. 内蒙古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差异分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6, 045(006):889-891.
[5]朱从庆, 董宝林. 人格特质与大学生锻炼动机: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效应[J]. 体育与科学, 2016(1):106-114,共9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