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上   作者:刘颖
[导读] 音乐艺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通过音乐艺术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刘颖

摘要:音乐艺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通过音乐艺术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视唱练耳是音乐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思政;融合策略;
        引言: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因其具有立德树人的价值属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成为传播文化自信、涵养具有中国底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任课教师要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中,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的培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德育与美育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1.挖掘视唱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视唱作品的题材一直是课程思政视域下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关键。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特别是民族声乐作品,其思想内涵与育人效果最为显著。因为它们无一不源自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时代的洗礼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音域也更便于视唱。比如,在视唱教学中选用《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及其背后的抗日历史,再进一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视唱。“音乐对客观事物的表述具有超语言性,音乐能够表达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音乐所承载与传递的感情、精神与力量更能深入人心。在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若能选取反映时代主流价值取向的中国声乐作品作为视唱片段来进行教学,提炼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能通过中国经典民族声乐作品特有的歌词与旋律对学生进行陶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2.提高练耳作品的德育审美价值
        对应用于音乐听觉训练的作品,没有太多音域的限制,可以广泛地选用中外经典作品,特别是中国风格的作品。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聆听经典旋律片段,讲清作品背后的音乐文化、思想内涵与历史积淀,有助于学生把握各类音乐旋律的特色、精神、流派与风格,体会不同作品带来的地域美、民俗美,体会作曲家的家国情怀,体会人与人的真情实感,从而为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行为与优秀的人格助力。如在管弦乐《红旗颂》的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当荡气回肠的旋律响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当理解音乐作品所传递的德育审美价值后,再进行音乐材料的训练,更能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音乐材料来表达情感的创作手法。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1.适当加大多声部视唱练耳的教学比例,提升集体意识
        随着各类改编唱、和声伴唱、阿卡贝拉小组唱的盛行,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可以加大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比例,同时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多声部视唱作为视唱的高级形式,除了能提高学生音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促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声音相融合,力求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状态。加大多声部视唱练耳的教学比例,能使学生在多声部曲目演唱与聆听过程中激发集体思想情感,从而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
        2.教师讲授与学生表演示范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以小组课训练展开,其中对于新作品一般不做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学生课后自学、回课时清唱的形式完成。这样的形式不利于在视唱练耳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尝试采取自身讲解与学生示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当进行中国声乐作品视唱模唱教学时,可以选取《我爱你,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等曲目片段,邀请声乐专业学生现场进行范唱。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文化,接着结合范唱同学的表现,向学生讲授视唱作品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启发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形象美、韵律美与意境美,更能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怀与审美能力,从而促进音乐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益。
        3.师生思辨与音视频观摩相结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活力
        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采取师生思辨与观摩音视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价值引导与审美启迪。面对一批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专业学生,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兼顾戏剧、戏曲、电影、美术等艺术表达形式,综合性地向学生展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在进行《红星歌》的视唱练耳片段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映歌曲电影原片段,同时穿插讲解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1]。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视唱练耳曲目提出问题和看法,对具有积极思想的学生予以褒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此外,还可以使用思政专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授课,比如,按照各个年代的视唱曲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类,深挖其背后的思政元素,将各个时期思想性、艺术性高、感染力强的优秀音乐作品片段通过具体、生动的音画形象融入音乐教学,鼓励学生讨论发言,并和教师互动,这样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结论:
        简而言之,通过对音乐课程思政实践价值和实现路径的探讨,我们意识到在强化学科课程与思政之育人功能一致性的同时,又要牢牢把握学科本质。其原因在于,课程思政主题的确定、内容的依托、形式的选择、手段的运用,都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也正因如此,只有保证音乐课程思政的音乐课程属性,才能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课程功能,才能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为全面优秀的接班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学,陈德林“.大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