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伴我成长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上   作者:陈云华
[导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读书成就名师》一书。十二位名师有着不同阅读方式:或粗犷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宕或静若止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他们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阅读、反思、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阆中市水观镇初级中学校    陈云华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读书成就名师》一书。十二位名师有着不同阅读方式:或粗犷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宕或静若止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他们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阅读、反思、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十二位普通教师通过读书,让他们拥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精准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构建起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为学生构建了灵动的、幸福的课堂,推动了新教育的发展。“名师和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韧性,在于坚持,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程红兵老师如是说。
        阅读《读书成就名师》,我仿佛是在与十二位同仁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更是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感悟一,多看书比不看书好。正如华应龙老师在书中所说“爱看书的和不爱看书的老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缺少那么点自信,不敢偏离教学计划,更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后者仿佛就是当年初上讲台的我的真实写照。刚参加工作的我,既没有教学经验,也没有教学技巧,更没有看书的好习惯,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在我们学校上第一堂公开课,来听课有我们学校的校长和语文教学权威。我上的是《荔枝蜜》,在课堂上我紧张极了,在紧张和不安中终于上完那堂课,下课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是汗流浃背。课后校长笑着问我:“你们的老师也是这样教你的吧?”我听后,沉默无语,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当时的我在课堂上没有激情,没有信心,更没有底气吧。只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地上完了那一课。同来听课的前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陈,多读读书吧,尤其是专业和人文类的。想想在公开课上的窘境和前辈的引领,我发誓要努力读书。十余年来,工作之余,一有闲暇,我就徜徉在书海中,读书、反思、写作。很快,讲台上的我找回了激情和自信,有直面学生的勇气。


那是在去年的一次课堂上,当我给学生讲做人方面的道理时,突然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既然你懂得那么多,为啥不去外面挣大钱呢?”我略加思索,微笑着对他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在老师看来,老师教好学生,更觉得有意义啊,老师多教你们些知识,提高你们的能力,让你们挣大钱呀。”听后,他会心的笑了。书读得多了,我的思维更敏捷、思路更开阔了,每每与学生谈心,我总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离去,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吧!
        感悟二,读书要多反思,多动笔。吴非老师说:“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的确如此。读的书再多,如果没有反思,没有动笔写,就等于没有消化,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记得那是两年前的教师节,正当我处于迷茫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书上了解了张丽莉老师和丁建荣老师的事迹,读完书之后,我的心为之一震,尤其是张丽莉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没有橡皮擦,一定要要做出让人生完美的事。”这句话让我永生难忘,它时时激励着我,永往直前,不怕困难。事后,我还动笔写了读后感,在当年的全市组织的教学检查中,我所写的这篇心得获得了教育局局长汤勇局长的亲自肯定。从而也让我下定了读书时多动笔的决心,养成了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感悟三,做好终生阅读的准备。于老在书中说:“没有书晚上睡不着,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与实践一路摸索,并没有其他的秘密,我啊,爱极了当一名小学教师,注定了我要当一辈子的读书人。”于老师的话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终生阅读。虽然自己也爱好读书,但离于老所说的境界还有极大的差距,但是我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争取每一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一点,写一点,那一定也是一种收获吧。
        读完此书,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这些年来,我通过读书,虽然不能说我已经成为名师,但我自觉行走在教育的大道上,我是那样的坦然和铿锵。他们的成长经历更坚定了我“且行且珍惜”的读书心志。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阅读伴随我们一生,让读书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