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上   作者:靖树超
[导读] 当代社会,各小学教师及教育部门愈加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情况。为改善其授课效果,使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相关教师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时事政事等进行授课。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教师发展中心    靖树超

摘要:当代社会,各小学教师及教育部门愈加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情况。为改善其授课效果,使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相关教师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时事政事等进行授课。经实践发现,教师借助生活化元素,制定并应用相关授课目标、授课方式,能够使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质量大幅提升。小学生在这一条件下,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道德素养水平也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城市边缘学校;策略分析
        前言:经实践发现,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生活化元素,合理优化自身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能够使其授课水平大幅提升。小学生在亲身感受、实践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兴趣,且开始乐于参与相关学习活动。为保证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质量,相关教师应该发挥自身教学价值,认真做好下述工作。
        一、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的日益影响下,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方向、授课方式出现显著变化。在新形势下,教师开始借助生活化元素辅助授课。但是部分教师本身专业素质水平不高,难以有效利用生活案例辅助授课。在这一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质量没有显著改善,小学生也无法在实践、学习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笔者认为,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导人物,应该明确自身教学地位。同时,借助自身优势,合理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能够与生活案例有效结合,为当代小学生提供优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二、教学策略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城市边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情况并不理想。这一教学现状,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基于这一现状,授课教师应该合理借助生活元素、时事案例等辅助授课,以保证当代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教育质量。以下从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仅供参考。
        (一)围绕时事以及社会热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
        为保证城市边缘学校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教育质量,相关教师应该基于新课程标准授课要求,围绕时事、社会热点等,合理开展本校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形势,并结合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行备课。经实践发现,教师将社会新现象、变化情况等内容,加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当中,能够使其授课内容愈加丰富多彩。小学生在这一优质条件下,能够接触、学习到时效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率因此大幅提升,且开始乐于参与相关学习活动。为保证上述教育工作的落实质量,相关教师应该主动寻找相关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读报纸、观看新闻等方式,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尽快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二)以生活化教育为当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目标
        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工作中,相关教师应该基于现实情况,合理制定并应用授课目标辅助教学。


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细致研究当代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并结合有效信息,制定多元化的、生活化的授课目标。为保证城市边缘学校小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使其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中有所收获,相关教师应该分别设定理论教学、能力训练等授课目标。对于道德与法治理论课程,教师应该基于教材内容,借助互联网、班级学生反馈信息等,制定、优化授课目标。至于能力训练部分教育工作,教师应该以实践训练为主。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等良好习惯,能够使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率有所改善。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学习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深入参与到当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工作当中。
        (三)对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方式加以创新
        为保证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授课教师应该积极优化、创新自身授课方式,确保自身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能够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要。经实践发现,教师积极开展情境式、小组探讨等授课活动,有助于实现上述教育目标。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合理选择授课方式展开教学。同时,合理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渲染课堂气氛,使小学生能够在各式情境下,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活动当中。
        比如,在给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当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感兴趣后,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任务。至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将其分成各个小组,并鼓励班级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课程内容。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将生活案例展示给学生,在学生初步认识课程内容后,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小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对课程内容了解愈加深刻,且能够凭借自身思维能力完成当堂学习任务。
        (四)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中增加课后评价环节
        为保证、考核当代城市边缘学校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质量,授课教师还应该额外增加课后评价教学环节。这一行为,能够综合性评价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小学生借助有效信息,完善自身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其学习效率大幅提升。经实践发现,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教育效果更为理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当堂授课结束后,应该鼓励小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并主动邀请其他同学对自身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自身主体作用将充分发挥,且能够在反思中对自身、他人进行有效评价。教师在上述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发挥自身价值。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密切关注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多使用激励性质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活动。随着上述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水平显著提升。小学生在生活化教育、综合评价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质量显著改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参考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利用生活案例、社会时事辅助授课,能够使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质量有所改善。小学生在这一优质的学习环境下,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兴趣。且能够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相关课程内容,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唐燕.“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15-20.
[2]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2017(2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