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 路红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上   作者:路红
[导读] 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概念、法则、公式,也不仅仅是对公式、法则的简单运用,而是致力于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并了解知识架构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新城小学  路红

摘要: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概念、法则、公式,也不仅仅是对公式、法则的简单运用,而是致力于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并了解知识架构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依据。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已被列入教学计划,首次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龙头学科。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习进行整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过程中产生的。可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至关重要,笔者是这样做的: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请你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能很快判断出能否被3 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为了难住教师,他们从二、三位数,说到了十位以上的自然数,结果都被笔者准确地判断出来。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教师快速准确的回答所折服,非常好奇。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探究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同时也诱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将学生自然带入到对新知的研究中。
        二、提供充分的可研究材料,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教师要准备可供研究的材料,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内容。除此以外,还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学生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笔者让每一位学生收集见过和学过的图形。教学伊始,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使学生充分感知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有的有三条,有的有无数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动手剪、折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使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记忆更加牢固,并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丽。在充分的条件中学生多了研究的机会,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活动的空间,多了成功的喜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天堂。
        三、提供给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和研究空间,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研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研究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研究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研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教师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研究的空间。
        四、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鼓励他们对学习效果恰当评价。
        如,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并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笔者让他们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这样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增强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的要求也变得更高。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的尝试。它抛弃了过去“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创造力,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思考的更加长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真正的主体地位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同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去发现知识,并且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思考,学会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知识,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邹文娇.关于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2]梁风雷.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