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三剂“组合方”,根治研学评价“疑难症”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上   作者:蒋玲红 黄嘉琳
[导读] 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行走的课堂,其教育功能有目共睹。本文就当下研学活动评价现状“病症”进行分析,从研学前、研学时、研学后三段关键期开展探索,开出三剂“组合方”,力图根治研学评价“疑难症”。

浙江省温岭市三星小学 蒋玲红 黄嘉琳

【摘要】 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行走的课堂,其教育功能有目共睹。本文就当下研学活动评价现状“病症”进行分析,从研学前、研学时、研学后三段关键期开展探索,开出三剂“组合方”,力图根治研学评价“疑难症”。
【关键词】小学研学活动;红色研学;评价方式
        研学旅行,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在旅行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研学活动传统的评价方式总是将任务落到笔头——日记、感想、报告。久而久之,学生早已猜中了“结局”,做好了心理准备,长期相同的评价方式,也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因此,现阶段研学活动的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片面化、评价方式单调化的“病症”。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逐渐淡化,评价的调控、激励等功能大打折扣,容易将研学活动评价置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如何有效地开展研学活动的评价?笔者借红色课题研究的契机,查阅大量资料,以“坞根”为红色研学基地,对症下药,逐渐摸索出一套研学旅行活动评价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促进“研”与“学”的评价模式。
        一、一剂基础药:行前前置活动评
        通过前置活动评的方式,亲自为学生“把脉”,开出行前一剂基础药。当下,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优越的时代资源,精心策划课前前置亲子评,既能使前置活动得以落实,充分张扬个性的同时,又能在活动前清晰把握学情,实现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
        1.在线互动评,激发个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家长与学生对于微信等APP的使用早已游刃有余:生活照片随拍随发,微视频的拍摄与发布,微语言的记录……其实,这些宝贵的资源也常常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中的“班级小管家”等小程序发布课前前置活动,并设置学生之间互相能看到彼此的作业,号召生生互评。                                    
        通过分别提交作业的形式,既照顾到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又能通过三言两语的互评形式使学生大受鼓舞,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                                           
        2.前置亲子评,摸透学情
        前置亲子评,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摸透学情。这可以弥补未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课前的学习起点这一缺陷。因此,笔者在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共筑青春梦”坞根研学活动前,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三大评价主体,以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评价项目开展相应的评价要点,通过1-5分等级量化,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及时做出改进。
行前前置亲子评,聚焦课程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充分张扬个性。前置评价的材料,亦是课程资源的极大补充,使其成为增强研学活动实效的一条捷径。
        二、一剂特效药:行中架设过程评
        学生不是平面的人,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应该是刻板的平面印象,而应该关注其多方面的个性特点,开出一剂特效药。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也不应该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行中评价的评定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



        1.一份“表单”记录轨迹
        为做好研学活动中的过程评价,笔者设计了研学活动评价表。表格涵盖了参与度、安全度、探究度、合作度、创意度、收获度六方面,分值分别是10、10、20、20、20、20。
活动参与度评价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不仅要专注于活动,更应积极参与活动,加深研学活动体验感。安全度评价的设计,旨在时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安全事项。探究活动贯穿于研学过程中,这其中少不了合作学习,因此,特设定合作度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最后,收获度的评价考察学生习得技能、创获知识、提示思维的情况。                        
        2.一个“团队”竞争互助
        在研学活动中,往往离不开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团队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设计在第一位,是为了引导学生不论成绩好差,能力强弱,最重要的是参与活动的态度。在团队合作前,便下发评价表,这样的评价设计,能在活动伊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团队活动中,倾听力和表达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激发着学生为团队奉献自己的点滴力量,也着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最后,在团队合作中,创新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团队内有竞争,团队间同样也有竞争。此时团队的评价者由教师承担,根据活动完成效率、团队组织力、创新力、凝聚力、纪律等方面开展加分,再平摊到组内成员中,最终形成学生在团队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总分。
        三、一剂加强药:行后拓展实践评
        研学旅行活动,通过链接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还需开出一剂加强药,尝试以持续性评价,学校与家庭两大阵地齐头并进,助力学生道德实践,引导道德品质的养成。
        1.班级争章墙,显性促养成
        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而言,重要他人逐渐由家人转变至同龄伙伴。因此,利用班级争章墙,将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以徽章的形式呈现在墙上,使其以显性评价,激励着学生的道德践行。
笔者结合班内日常管理,在原有的奖章体系之上,又结合了研学活动的主题,设置了“小红军徽章”、“梦想徽章”。                     
        2.校内交流会,隐性助成长
        在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选反馈方式,如画手抄报、写研学报告、拍摄照片等;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体验分享会,让大家一起分享本次研学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校内研学活动成果展示会,并借助校广播台、校电视台等媒体共享。
        校内交流会的评价虽是隐形的,却以温暖的鼓励性评价浸润着学生美好品质的心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应充分关注研学旅行活动的特殊性,借助多元的评价主体,涵盖丰富的评价内容,利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行前、行中、行后三大教学阵地,用好三剂“良方”,引领学生主动亲历生活现场,积极体验生命与情感的涌动,获得生动且个性的成长,使学生真正爱上研学活动,享受研学活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曲小毅.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1(12):122-124.
[2]荣雷.论研学旅行推进过程中的路径依赖[J].教育科学研究,2021(04):61-65.
[3]吴剑. 发展研学旅行 为青少年成长培育沃土[N]. 中国旅游报,2021-04-02(003).
[4]刘会芳.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J].家长,2021(10):109-110.
[5]王珺瑜. 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N]. 中国旅游报,2021-04-0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