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以六年级下学期《不轻信谣言,独立思考》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上   作者:徐佩佩
[导读] 当今世界,自媒体时代使得人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纷杂,如何引导小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呢?笔者将教育戏剧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学生熟悉的鲁迅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为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入境、入情,最终入心、入行,养成要独立思考的心理品质。

南京市潭桥小学    徐佩佩    211100

【摘要】当今世界,自媒体时代使得人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纷杂,如何引导小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呢?笔者将教育戏剧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学生熟悉的鲁迅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为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入境、入情,最终入心、入行,养成要独立思考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戏剧 独立思考 鲁迅 小学生 
        【活动背景】
        当今世界,信息纷杂,学生无法避免与各种信息打交道,其中不乏存在没有根据且任意散布的“谣言”,这些谣言会扰乱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六年级学生更愿意通过自我的探索去建立对事物的认知。教育戏剧作为一个应用型戏剧,通过积极、和谐、快乐的方式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课避免一味地说教和告知,让学生从行为体验中获得认知,促进儿童认知与情绪的健康发展。
        本节课使用教育戏剧,呈现书中的“看客”面对谣言时的态度,让学生入境入情,在亲身参与体验中,获得了情感共鸣,最终入行,即在思想转化的过程中形成要独立思考、不轻信谣言的心理品质。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传声筒
        1.将全班分成4-6排,教师给每一排第一位同学一组音节:呜啦呼喂。
        2.第一位同学转身传给第二位同学,并与其双手击掌,以此类推直至每排的最后一位。
        3.每排最后一位同学分享传到的声音,全班同学对比异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打开身体,激发兴趣。在对比第一位同学与最后一位同学发出的声音中,学生初步感知,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改变,自己所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导入活动
        1.师:同学们,在刚刚的游戏中,大家能够切身感受到,同一句话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生活中,我们的常常听到各种信息,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它们呢?首先来回顾一下鲁迅的小说《药》的片段。
        三、主体活动
        以鲁迅的小说《药》引出“谣言”问题
        (一)教师入戏+画面定格
        1.师:(拿起一块布披在身上),同学们,披上这块布,坐在中间的那个凳子上后,我就成了康大叔。
        2.将学生分成3小组。
        3.师:从3个小组中各推选出一名同学饰演二十多岁的人、驼背、花白胡子,其他同学围圈讨论,帮助饰演的同学排练。
        设计意图:教师迅速入戏,创设故事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故事情境。在小组合作中,三组同学分别为饰演三个角色的同学献计献策,其实是自我思考的过程,把自己当成文中的“看客”去呈现人物当时的表现,此环节进行得越充分,越有利于下一个环节中学生对这三个人物心理的觉察和认知。



        (二)回音谷
        1.师:同学们,这三位同学在表演时,对应三个人物的心情各是什么?
        2.生:气愤、高兴、不屑一顾。
        3.我们请三位同学再次表演,当扮演“二十多岁的人”同学定格时,请说出自己心情“气愤”,然后这位同学所在的那一组成员第一次回音说“气愤”,全班再一次回音说“气愤”。扮演“驼背”、“花白胡子”的同学同样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二次入戏,不光是三位扮演同学入戏,而是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入戏,利用小组、全班同学两次的回音,越回音、越强化,学生越会发现,哪里有点不对劲,或者内心产生疑问:大家都怎么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跟他们讲讲道理结果会怎么样……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这些疑问和思考时,就已经在对《药》中吃人的事情再次进行自我认知。从自我的充分体验中获得认知,这比教师直接告知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引导反思
        1.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呈现画面,并全体进行两次回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2.生:怪怪的;仿佛哪里出错了;觉得不应该这样;当大家都说出“气愤”,都用同一种心情来对待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很可怕。
        3.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片段中的人物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便以为是什么。就像大家刚刚所真切感受到的那般,当社会中有个别人或者一部分人,表现出愚昧、人云亦云时,我们觉得他是可悲的,但若大部分人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在“沉睡”着,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那么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的表演沉浸在情境中后,得到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用诱导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感受,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当人们无法做到独立思考时,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和感受,接下来面对如何对待谣言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迁移运用。
        直面生活中的谣言:
        (一)导入谣言
        1.师:刚刚在体验中,我们感知、体验到了轻信谣言的可怕,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那些谣言(出示谣言)。
        2.以一个谣言为例,请一位分享者讲述一下自己相信这一谣言的经历。
        3.生:我爸听说双黄连能治病毒,第二天一大早我妈、爷爷奶奶兵分四路,去四个不同的药店,买双黄连口服液。一大早,药店还没开门,已经排队了很长的队伍,大家跟疯了似的,有多少买多少。
        设计意图:呈现疫情中影响较为广泛的谣言,引发学生共同回忆自己生活中与谣言相联系的情境,从而感知到谣言就在我们身边。
        四、总结
        1.师:同学们,面对纷繁的信息时,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不轻信谣言呢?
        2.生:多读点书;静下心来,理性分析信息;不急着去做一些决定……
        3.师: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如何面对谣言,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
        4.师:同学们,有人说这个时代更需要鲁迅,请大家记住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当我们面对信息时,一定要独立思考信息背后产生的原因,建立自己的思维网络,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郭梅君. 小学戏剧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D].上海戏剧学院,2008.
作者简介: 徐佩佩 女 1991.7  汉 江苏盐城 一级 本科 教科室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