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王太平
[导读]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避免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人文底蕴,学会自主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四川省西昌市第六小学  王太平   615012

摘要: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避免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人文底蕴,学会自主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探究
        引言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包含学生对科学本质的领悟和体味,以及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与应用。科学史不仅是对科学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而且蕴涵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能够促使学生情感激发、能力培养、科学知识三者有效融合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渗透科学史,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完整地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体味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帮助学生感悟科学的人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交流、探索科学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浅见。
        一、录制演示实验作为微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每周所设置的时间并不多,但是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素养却非常丰富,尤其是教师需要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科学课堂的重要板块,这必然会给实验的演示和探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未必能够保证规范、精准,甚至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而为了保证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则可以借助微视频资源的优势,将演示实验放置到微视频资源中,通过课前提前录制的方式,保证课堂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及效率。例如,“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进行运动时,所接触的面会产生一种摩擦,而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称为摩擦力,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物体本身重量有关。在该节课中,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手机拍摄实验的探究过程,如会运用到弹簧测力器,两个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盒子等,先探究表面光滑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再探究重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拍摄好后适当剪辑并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学生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整个实验过程的材料、猜想、步骤等,逐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结合生活中科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就地取材,结合学生生活、学习中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现象。


学生在跟随老师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比如教师想引导学生明白洗发露的制作过程,并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认识制作洗发露的应用成分,并了解每一种成分在洗发露中的作用。教师需要让学生每人都具备制作洗发露的材料。然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每天用什么洗头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洗发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想去了解洗发水的制作过程。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展示动态视频,视频内容为洗发水制作过程,并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成分的作用。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用色素、香精、温水来制作洗发水,并用脏毛巾来试验洗发水的效果。学生在参与制作洗发露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科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且科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科学实例,就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创新思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可利用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以及其他动手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学实验能力。每一个实验操作,根据实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的不同,教师既可以选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选择让学生单独操作完成实验。不同的实验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做到一实验一得,学生每完成一次实验,都能够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实验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自己实地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家乡的自然水域有相应的了解,还可以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安排同学按小组分区域进行考察,也可以采用就近考察的形式让学生考察和自己相邻地区的自然水域。在学生进行实践考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好考察记录,以便到班内与同学进行分享。
        结束语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要呈现动态的生活现象,据此导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理、应用科学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证明活动,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迁移科学知识,有序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丽.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12):28-29.
[2]朱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69+71.
[3]戴朋.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0(09):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