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幼儿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黄改珍
[导读] 乌申斯基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作为父母,可抓住关键期丰富幼儿词汇,倾听孩子诉说,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为孩子的同伴交往创造条件,从而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师宗县丹溪幼儿园   黄改珍

摘要:乌申斯基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作为父母,可抓住关键期丰富幼儿词汇,倾听孩子诉说,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为孩子的同伴交往创造条件,从而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父母 幼儿口语表达 作用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被广大家长所理解和接受。幼儿期是人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乌申斯基。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家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发挥家长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我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知识及自己的实际经验,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抓住关键期,丰富幼儿词汇。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追逐自己的同类,若错过了这段时间,便很难再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他认为这个时间是幼禽认识并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后来,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引入儿童行为学习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当然,儿童的行为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的学习不同,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中,父母应适时适量的对幼儿的语言施加刺激。
        1.词语的刺激。
        1.5-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词汇量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会产生一些小儿特有的“叠音词”,如“糖糖”“饭饭”等。此时,父母应多对孩子说些叠音词,也可以说些日常生活用品名称,语速要慢,可以的话让孩子跟着说。幼儿到了2-2.5岁时,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增加,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生活即教育”,在家里、在街上、在公园、在商场等地方都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尽量放慢语速、用普通话,可以的话让孩子跟着说。幼儿在2.5-4岁时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父母可用普通话多教孩子说各种类型的词,如,名词:妈妈、爸爸、北京、云南、太阳、月亮、雪花等,动宾短语:吃饭、喝水、拿东西、背宝宝等,成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冰雪融化、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等,量词短句:一个人、一件衣服、一条鱼、一辆车、一只鸡、一支笔、一件雨衣、一间房子等,总之,在对孩子进行语音的训练时尽量用含有单韵母(a 、o、 e、 i 、u 、ü)、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鼻韵母(an 、en 、in、 un、ün、 ang、 eng、 ing、 ong)、特殊韵母(er)等音的词或短语。
        2.童谣、儿歌、故事等的刺激。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对幼儿来说是个不错的早教读物。如:《花猫照镜子》——小花猫,喵喵叫,不洗脸,把镜照,左边照,右边照,埋怨镜子脏,气得胡子翘。不仅刺激了幼儿的语言,还教孩子讲卫生。再如:《庆六一》——儿童节,是六一,小朋友们真欢喜。又唱歌来又跳舞,高高兴兴庆六一。在简短的语句中既有时间的介绍,又有节日的欢快气氛的介绍。《花儿好看我不摘》——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说我真乖。在介绍花的颜色时还让孩子知道“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说我真乖”。总之,童谣言简意赅,在诵读中不仅刺激了孩子的语言,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灌输了不少的礼仪常规教育。
        儿歌是孩子喜欢的文学样式,不少儿歌还配以欢快的旋律,孩子在听、诵、唱儿歌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如《拔萝卜》《小燕子》等,当你让孩子听儿歌时,他所表现出的专注及表情会让父母大吃一惊。当你用温和缓慢的声音教孩子唱儿歌时,他会专心致志,这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美感的培养、语言表达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孩子们最喜欢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或怀里,听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当你决定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意持之以恒,这在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态度,“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另外,父母可视实际情况,适当用绕口令、古诗、美文等刺激幼儿的语言。
        二、做好孩子的听众。



        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孩子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非常具体形象,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孩子有表达欲望时,作为父母,应积极创设一个环境,使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说出来;有时,孩子只说了只言片语,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尽力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孩子罗嗦,甚至大声斥责孩子;当孩子在说话时,父母不能简单地用“嗯!”“啊!”“好!”“哦!”去敷衍了事,而应停下手头的事情,耐心、认真地倾听,把此时的孩子当作你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喜悦、解决他的烦恼,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将会无所不谈,你将真的会成为他的知心朋友;当孩子在表达上出现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等语病时,父母不能因为担心怕影响孩子表达的积极性而坐视不管,其实这也不会影响孩子表达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当孩子说“我被饭吃了”时,若不纠正,当孩子在“外人”面前一说,岂不是惹人发笑,此时才会真正伤害到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孩子的想象奇特、夸张,会说出大人们想都想不到的话,——一次,我带四岁多的孩子去公园玩,当看到“钓鱼”的游戏时,孩子说“妈妈,我们再去玩钓鱼,小鱼会害羞了躲起来”,我说“你要不要玩?”他说“不玩”,我说“宝宝真懂事,会帮妈妈节约用钱了,宝宝说的也非常好”,我明白他的意思:大一点儿的小朋友就不该玩这个游戏了,当爸爸妈妈们也碰到类似的情况时,不应吝啬你的赞美声、微笑和一个小小的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精神可能就在那么一瞬间被你点燃。
        三、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赫·斯宾塞说:“没有任何一个成功且具备良好品行的人,不是大自然这位导师的受益者。”大自然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绚丽多姿,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大课堂,以其数不胜数的奥秘和神奇吸引着孩子、启迪着智慧。世界上第一架电话机的发明者——贝尔,小时候很淘气,后来他知识渊博的祖父把他带到农村,使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祖父的引导下,知道了:蟋蟀唱歌是在寻找对象,知了没有嗓子为什么能唱歌。这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开始滋长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力量,于是他刻苦学习,最后对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大自然的独到的教育魅力。大自然是孩子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天然大课堂,是孩子培养兴趣、陶冶性情的天然基地。当你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孩子会变成一只活拨的百灵鸟放声欢呼,会变成一只机灵的猴子跳上蹿下,会变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忙这忙那……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得天独厚的大课堂,既满足孩子好动的要求,又锻炼了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年轻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把紧握孩子的手松开一只,送到大自然这位老师的手里。
        四、为幼儿的同伴关系创造条件。
        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心里学家的研究也表明: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就会造成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扭曲,并会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在学龄期容易出现退缩、孤僻、自卑、冷漠等心里障碍。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其情绪发展、社会进程、自我意识、社会技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在与同伴相处时,会体验到友谊带来的愉悦心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想象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平等、互助、合作、分享等品德将在交往中实践,宽容之心得到磨练,总之,孩子在同伴关系中获得的生活能力、为人处世之道是书本、成人所不能给予的。作为父母,在家庭里为儿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为儿童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为儿童创设社会交往的情景,将为孩子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交往对象,是他们习得交往经验、社会规范的重要来源。许多研究证实:母亲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和社会交往(包括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母亲与儿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以后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形成;父亲与儿童的交往,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著名早教大师赫·斯宾塞说:“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与父亲友好相处的孩子,有更强的生命激情,显示出坚毅、果断、勇敢、意志坚强等特质,这些特质,对孩子的同伴交往深度、同伴交往广度有重要影响。所以,父母要创设亲密度高、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交往情景。其次,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扩大孩子的交往空间。把孩子带出家门,与朋友的孩子交往、与陌生人的孩子交往,如,在同一节车厢里,鼓励孩子主动与同龄小朋友打招呼;在游乐场,鼓励孩子大胆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们也可把其他孩子请到家里,教孩子讲讲欢迎的话、教孩子分享玩具、零食等。总之,我们要把孩子的交往活动落到实处,并在孩子的交往中耐心指导,以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从而为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能力服务。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步一步提高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作为父母,千万谨记“揠苗助长”,而应创设好最近发展区,使孩子既能体验成功又能不断进步。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3]《教育心理学·小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4]《家庭教子经典 斯宾塞教育法》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第2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