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原理及策略引导班主任做好进城务工子弟家庭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宋霜玲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适龄儿童也不断攀升。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那么如何提高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银山小学    宋霜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适龄儿童也不断攀升。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那么如何提高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呢?
        一、进城务工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1、懂事明理但行为习惯不良。相对于城市的孩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加吃苦耐劳,也更懂事明理。但不可否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养成问题较多。他们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弱点,不听话、作业不认真、环保意识低等。
        2、自卑心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因为自身条件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包括家庭条件和自身条件,他们为自身的各方面不如城市孩子而自卑。生活中常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班主任如何介入务工子弟家庭教育
        对务工子弟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是学校的职责和任务,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对务工子弟家庭教育介入主要是干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态度的改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借鉴这些科学成果,本节内容提出了班主任介入务工子弟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理及策略,以期对务工子弟家庭教育者提供帮助,为学校工作提供借鉴。家访的对象是家长、学生,家访的直接实施者则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起到的是导向、中介、梳理的作用。这种导向、中介、梳理的作用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得看班主任家访的艺术了。
为使班主任能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简单地阐述一下班主任介入务工子弟家庭教育的相关心理学依据。 
        教师对务工子弟家庭教育的介入,只具有指导的意义,不具有强制性的功能。教师的指导,实际上是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进行干预,从而达到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的目的。 
        所谓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组成的心理倾向。在笔者新近对本校一年级家长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对题目“孩子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及格、跟上大多数、拔尖、听其自然,好坏无所谓中,有90%的家长选择了“拔尖”;题目“你对孩子下列问题的关心程度如何?”共有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热爱劳动、人际交往能力、身体健康、认知能力、艺术熏陶七项内容,89%的家长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又有82%的家长把“艺术熏陶”或“人际交往能力”放在最后。这样的态度势必影响到家长的教育行为,从而产生教育的误区。 
        那么观念和态度是如何得以改变的呢?社会心理学家系统地研究了态度改变的过程,把它概括为:“谁对谁说了些什么,效果怎样;听众对信息的理解和服从。”(麦圭1968)意即信息说出来了,说清楚了,能够被理解,则它通常具有说服力。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信息是如此巧妙地加以构造,以至它能使听众服从,即使听众对此还不十分理解;反之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听众完全理解了信息 ,却可以不服从它。身为班主任有时会有这样的无力感,家长口头上答应好好的,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在做,而我们也无可奈何。那是因为家长并未从心底接受你的意见。


  
        所以,班主任提出什么好的家教的意见,并非都会被家长理解和服从。意见本身,表达的意见以及表达意见的方式等都是影响的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特提出以下策略: 
        1、专长权威策略 
        阿伦森(1963)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主试告诉被试说他们正要参加一个测验---评价九节现代朦胧诗。初评结果,其中一节所有的被试认为是最糟糕的。然后,又让被试者阅读有关这节试的评论,被试者所阅读的评论认为,这节诗比被试者所认为好的程度分为三种:稍好一些,更好一些,好许多。然后,主试对一部分被试者说,这则评论是由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写的;对另一部分被试者说这则评论是由一位女大学生写的。之后要被试者再来评价这首诗,结果表明,不管这则评论的观点与被试者原来的观点相去有多远,听了评论是由著名诗人写的被试者的态度要比听了评论是由女学生写的被试者的态度变更多。 
        专长或权威对态度有着强烈的影响,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这是从干预的内容上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表达意见必须适应听众早已有的态度。意见和听众原有的态度完全是在两个极端上,听众就很难接受了。俗话说:“对牛弹琴,牛不入耳。”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可以命令谁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客气地先把家长的观点来个全盘否定,家长也会可能来一个固执己见,谁也影响不了谁。通常,如果一个观点不是非常极端,听的人多多少少会受到它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意见时,必须考虑家长原有的意见怎么样。如果家长原有的态度是反对我们的观点的,我们通过沟通使之不那么竭力反对甚至稍稍赞成我们的观点。家长原有的态度是中立的,我们通过沟通使之赞成我们的观点,家长原有的态度是稍微赞成的,我们通过沟通使之更加坚定。 
        如果家长本来是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把人际交往放在末尾的,我们跟他们说:“学习成绩算什么,21世纪看的是的综合素养,人际交往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可能不一定为家长所接受。此时,我们应当这样和家长来探讨:“是的,成绩确实非常地重要,尤其是现在的竞争体制下,但是,成绩是否是唯一的呢?”-----先对家长的观点先做一定程度的妥协,再慢慢地施加影响,使沟通在家长的接受幅度内进行。 
        三、关注影响家庭教育的背后的隐性因素
        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的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有钱就有一切”,“吃喝玩乐就是幸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不良的种子。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给城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 ,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介入进城务工子弟家庭教育,讨论的问题在教育范畴之内,工作的内容却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而涉及到社交领域。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要具有教育的能力,更要有组织的能力。介入务工子弟家庭教育,构建家庭学校沟通渠道,提高家庭环境质量应当成为班集体的内容之一,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态度由认同而改进,由改进而创新,不断提高层次。上述的策略,则可以渗透于务工子弟家庭教育的各个层次,家校联系的方式之中,增强干预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