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黄少微
[导读]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具有深远意义。在深度学习的目标引领下,从“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认知策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六个维度出发,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凸显道德与法治地学科价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助力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  黄少微

摘要: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具有深远意义。在深度学习的目标引领下,从“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认知策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六个维度出发,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凸显道德与法治地学科价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助力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核心素养
        《关于2016 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面对教材名称的变化、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也应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一、以“核心知识”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项目化学习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学科素养”落实在项目化学习目标中。笔者在五年级上册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项目化学习设计中,以“丰富多样的文字、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意蕴隽永的汉字、影响深远的汉字”为主题,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科思维目标”,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发现、习得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还能联系生活经验学习判断信息,从知识习得到能力提升,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成项目化学习目标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以“驱动性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诱发思考,驱动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注意力,更能吸引他们投入到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中。在道德与法治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对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了四个不同的驱动性任务设计,分别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何进行文字的规范?”“国家推行规范汉字,而每一个阶段的汉字风格有什么不同?”“如果选一个汉字作为你们家的家风美德,你会选哪一个汉字?”“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汉字有哪些影响,焕发了怎样的活力?”教师要找准本质问题,并和学生观的经验相联系,有时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驱动性问题的雏形,甚至在“冲突、争辩”中产生驱动性问题。
        三、以“认知策略”为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建构
        在学习中,学生会经历获取和整合知识,将知识加以组织、巩固,这是最基础的学习,继而进行扩展和精炼知识,通过比较、分类、抽象、推理、提供支持、分析等方法,形成更深的理解。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关注“比较、区分、决策、系统分析、创见、调研”等,如调查自己家族的名字,比较不同阶段文字的风格等。
        四、以“学习实践”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实践”这个词强调的是“做”和“学”的不可分割性,这就意味着项目化学习不仅包含“做”,不仅包含技能,同时也包含着“学”,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项目化学习中,针对“设计《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小报”“设计家谱”的实践环节中加入了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用书面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现,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富有表现力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报告”“有效地和读者、听众、观众互动交流”等。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设计“学习实践”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
        五、以“公开成果”为指向,引导学生获得成就
        项目化学习成果是指在项目化学习结束时产生的作品、产品、报告等。成果不仅仅是做出的东西,更是要解决真实问题,体现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展现自己和团体在探究中的深入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成果展示上,学生“报告”自己组制作的过程:
        (首先,由小组代表向全体代表陈述他们的观点)
        生1:我们组根据个人特长先进行了相应的分工,以“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为主题,根据项目内容,进行了小报的版块设计。
        (他说完后,另一个男生补充了分工中的思考和调整)
        生2:我们在制作小报时是有分歧的,因为对“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八个字的展现,我们都有自己创想,都想用自己的创意,后来,我们就进行了“比稿”,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创想设计好,然后比一比,就最终确定了用哪一个。
        生3:我自己是学书法的,于是我就用了自己的审美观点,后来另一个同学他的想法更好,语言也精妙,我就用了他的,我觉得可以整合他人的观点,让结果更优化。
        师:在实践过程中,大家学会了项目的有效分工和实施,学会了包容彼此,优化整合,相互理解,这也是大收获啊。
        除以上的内容外,一些“观察日志、过程记录、清单核查表、实验报告、项目方案、个人学习记录、小组清单”等也可以作为成果的佐证材料。
        六、以“全程评价”为推力,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是多元而丰富的,教师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应注重全程性的评价。例如,在设计道德与法治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的项目评价时就有:“我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搜索资料,调查研究。”“我和我的小组成员能商量,相互包容,尊重对方,共同优化方案。”等,注重“全程评价”。当然,并不是只有教师才可以进行成果的评价,在教师进行最终评价前,也可以先引导学生先对自己的成果和同伴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增进学生的反思能力。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活动园”的内容比重较多,平时教学时往往以“任务驱动”“活动探究”的方式进行,但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存在独立性,缺少纵向衔接,横向过渡,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的核心价值,笔者尝试从任务设计走向项目规划,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一个由一系列项目内容构成的“关系框架”下,使项目的每个环节成为达成学科素养培育的辅助力量,让项目化学习设计服务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满姣,徐卫平.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9(7):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