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上   作者:吴丹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科学学科学习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吴丹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科学学科学习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科特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实施情感教学以及进行巧妙课堂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创新以及优化,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不断努力,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科学;策略;分析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导火索,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进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一)实验导入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多媒体展现的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内容,而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三)悬念导入
        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有效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是发现的基石、智慧的开端。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基础上的自主探究与自主构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
        (一)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过于简单与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会打击学生学习信心,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学生的认知是经历从已知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的循环过程,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结处最近发展区提问,这样才能基于学生基础,又具有一定深度,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二)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但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探究,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提出“一刀切”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能面向全体,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探究。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在学习《观察土壤》时,我首先让学生课下采集土壤,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采集土壤是为了研究,那么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外有着更宽广的探究空间,更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探究活动,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更利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如学完《树叶落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天气的变化,植物有何变化?让学生展开长期而认真的观察,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完《盐在水里溶解了》,让学生探究如何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这些课外探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更利于学生综合水平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无论是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还是科学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也只有将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提高,才能在符合新课改背景的前提下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种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就需要将课前准备工作落实好,并在为小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的情况下,组织开展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然后在树立“以小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学观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在为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时,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敬标.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8).
[2]余丹.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3]柴玉凤.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科学化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