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6期   作者:杜一川
[导读] 作为城市建设的窗口,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而由于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市政管线的施工开挖、边坡防护难度大,工程投资大,道路的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需统筹考虑,因此做好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杜一川
        瑞安市交通运输局,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
        摘要:作为城市建设的窗口,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而由于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市政管线的施工开挖、边坡防护难度大,工程投资大,道路的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需统筹考虑,因此做好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本文就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进行简要探讨。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1 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目前山区道路上的人、车基本成动态流动模式,对于周边街景的观赏行为也成动态性发展,另外不同个体的交通出行目的各不相同,所采取的交通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出行规律和视觉特点也会有所差别,基于这些考量我们在设计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交通运行环境。
        1.2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体现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部分,想要实现三者在道路设计工作中的统一,就要强调自然元素的和谐使用,强化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发展,保证道路建设的硬质景观和自然景色相融合。除了设计的和谐化之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个性化特点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设计人员要重视分析时间等变量元素,结合山地城市特点发挥地域特色。
        1.3因地制宜原则
        山区城市道路占地空间相对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不仅要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还要设置一些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各种管线和电缆等。另外,道路规划设计要在这个空间内实现绿化环境的和谐安排,保证地上、地下环境能够满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求,展现其观赏性和环境调节作用的实际功能。
        1.4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要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保证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城镇不同地区之间要有确保整个交通运行活动顺畅的道路网,在道路设计规划工作中要以能够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原则,确保所设计出的道路能够实现城乡之间的顺畅沟通和联结,保证人口的流动需求得到满足,确保城市道路顺畅有序。
        1.5考虑山区城市环境与建筑艺术要求
        山区城市道路的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和临街建筑物获得良好的日照。从考虑防风和日照的角度入手,保证道路获得良好、均匀的日照[改为:城市道路就是城市的风道,因此主要道路的走向,既要有利于城市通风(如可使城市主干道走向平行于该城市夏季主导风向),又要考虑有利于抵御冬季寒风或夏季台风等灾害性风的证明袭击,还要为两侧建筑布置创造良好的日照条件。[4]],但山区城市道路的走向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因为山区道路的走向各不相同,所以尽量选中间方位,以此保证山区城市环境和道路建筑实现艺术和实用的整体要求。
        1.6 妥善处理好交叉口
        山区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数量较多,繁重的交通流量负担决定了交叉路口竖向和平面布置的难度,在竖向设计中,根据不同纵坡需调整路口以外道路的横坡度,以此来妥善处理交叉路口。
        1.7满足工程管线的布置要求
        城市工程管线常常沿城市道路敷设,各种管线的平纵走向和埋设要求都与道路网布局密切相关。[增加]在山区道路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对于道路的走向、宽度、纵坡等数据,要做出适当具体的规划,要结合不同管线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不同的管线和道路保持合理的距离,确保纵坡合理,为后续的道路使用和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1]。
        2 山区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2.1“低影响”的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规划工作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必要元素,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设计建设项目,这项工作应该体现绝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山区道路路线布设时,路线平面及纵断面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避免大填大挖。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并组织专项专家论证,做经济技术比选,综合评价各个方案的优缺点。例如东黄山谭家桥镇东山下路工程临河路段,规划道路红线宽24m,现状为四级公路,路面宽6m,现状道路左侧为麻川河,右侧紧靠山脚,且山体陡峭,山顶至路面高差约190m。为降低道路工程改造影响,取消靠山一侧人行道,横断面采用单侧人行道布置方案。
        2.2道路与市政管线的统筹设计
        2.2.1边坡排水与市政雨水管线的结合
        结合工程经验,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在区间联系路段,道路两侧为山体、河流等无城市开发用地时,为节省工程投资,可以取消市政雨水管线,采用纵横坡排水;当设置人行道时,可以每隔20m~30m设置一处雨水口,在凹曲线最低点处增设一处雨水口,因人行道高出车行道路面15cm~20cm,可以通过在雨水口位置设置横向暗管排至边沟或排水沟,就近排入山涧或河道,交叉口范围的雨水口结合交叉口竖向布置。②在规划有市政排水管线路段,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排水系统与规划区域外的山坡汇水应统筹考虑,进行区域排水分析及计算,区域内的雨水管线与泄洪沟等统筹设计,避免“各自为政”。
        2.2.2横断面设计综合考虑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中的横断面设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在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之前进行,其中市政管线与横断面设计的衔接是一个重要问题。[增加]地下管线布设在山区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的系统规划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路段,特别是埋深较大的主干管线,尽量选择地势平缓的道路布置路由[路由??是否为错别字],降低施工风险及工程投资。在具体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灵活布置管线。此外,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某些规划远期管线断面,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增加]。
        3 山区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山区城市道路的纵坡一般都比较大,经常出现交叉口纵坡突破规范的情况。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第9.2.8条规定,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3.0%。山区城市道路等特殊情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但具体增加多少规范并没有明确。龚华凤在《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提出可在交叉口插入缓坡段的方式,减小交叉口范围纵坡,即采用小纵坡短坡长的方式,从而使交叉口更加匀顺。但小纵坡短坡长的方式克服高差会有所降低,在实际工程中因工程条件限制有时很难按照3%控制。重庆市地方标准《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第6.4.7条规定,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3%。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4%。支路接主干路,且支路右道出口时,不受此限。
        4 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的衔接过渡
        在城市边缘区域,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衔接路段,往往会存在城市道路规范与公路规范的选取问题。例如东黄山谭家桥镇谭家桥南路工程,规划的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界正好位于S形曲线路段,圆曲线半径分别为410m和380m,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40km/h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300m,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40km/h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600m。此段城市道路范围两侧为山林用地及绿地,并且无相交路口,此段交通特性更趋近于公路,设置曲线超高有利于行车安全,因此,此段城市范围路线参照公路规范也设置了曲线超高。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的衔接设计中,应该从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组成、服务对象等因素,确定路线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纵坡等技术指标,做好线形指标的衔接和过渡,避免一刀切的硬套相关规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交通流量安全及顺畅情况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很大关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起到重要影响。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道路拥堵情况日渐严重,作为道路设计规划工作人员,要确保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所设计的道路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实现山区城市道路规划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蕾蕾,刘波.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城市建筑.2020,(05).280-282.
        [2] 贺国太.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方法探讨[J].城市地理.2019,(14).153-155.
        [3] 郑莘荑.浅谈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9,(20).157-158.
        [4] 吴瑞麟,沈建武.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版)[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16).16,26.[增加]
杜一川
        瑞安市交通运输局,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
        摘要:作为城市建设的窗口,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而由于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市政管线的施工开挖、边坡防护难度大,工程投资大,道路的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需统筹考虑,因此做好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本文就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进行简要探讨。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1 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目前山区道路上的人、车基本成动态流动模式,对于周边街景的观赏行为也成动态性发展,另外不同个体的交通出行目的各不相同,所采取的交通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出行规律和视觉特点也会有所差别,基于这些考量我们在设计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交通运行环境。
        1.2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体现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部分,想要实现三者在道路设计工作中的统一,就要强调自然元素的和谐使用,强化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发展,保证道路建设的硬质景观和自然景色相融合。除了设计的和谐化之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个性化特点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设计人员要重视分析时间等变量元素,结合山地城市特点发挥地域特色。
        1.3因地制宜原则
        山区城市道路占地空间相对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不仅要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还要设置一些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各种管线和电缆等。另外,道路规划设计要在这个空间内实现绿化环境的和谐安排,保证地上、地下环境能够满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求,展现其观赏性和环境调节作用的实际功能。
        1.4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要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保证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城镇不同地区之间要有确保整个交通运行活动顺畅的道路网,在道路设计规划工作中要以能够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原则,确保所设计出的道路能够实现城乡之间的顺畅沟通和联结,保证人口的流动需求得到满足,确保城市道路顺畅有序。
        1.5考虑山区城市环境与建筑艺术要求
        山区城市道路的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和临街建筑物获得良好的日照。从考虑防风和日照的角度入手,保证道路获得良好、均匀的日照[改为:城市道路就是城市的风道,因此主要道路的走向,既要有利于城市通风(如可使城市主干道走向平行于该城市夏季主导风向),又要考虑有利于抵御冬季寒风或夏季台风等灾害性风的证明袭击,还要为两侧建筑布置创造良好的日照条件。[4]],但山区城市道路的走向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因为山区道路的走向各不相同,所以尽量选中间方位,以此保证山区城市环境和道路建筑实现艺术和实用的整体要求。
        1.6 妥善处理好交叉口
        山区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数量较多,繁重的交通流量负担决定了交叉路口竖向和平面布置的难度,在竖向设计中,根据不同纵坡需调整路口以外道路的横坡度,以此来妥善处理交叉路口。
        1.7满足工程管线的布置要求
        城市工程管线常常沿城市道路敷设,各种管线的平纵走向和埋设要求都与道路网布局密切相关。[增加]在山区道路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对于道路的走向、宽度、纵坡等数据,要做出适当具体的规划,要结合不同管线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不同的管线和道路保持合理的距离,确保纵坡合理,为后续的道路使用和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1]。
        2 山区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2.1“低影响”的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规划工作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必要元素,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设计建设项目,这项工作应该体现绝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山区道路路线布设时,路线平面及纵断面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避免大填大挖。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并组织专项专家论证,做经济技术比选,综合评价各个方案的优缺点。例如东黄山谭家桥镇东山下路工程临河路段,规划道路红线宽24m,现状为四级公路,路面宽6m,现状道路左侧为麻川河,右侧紧靠山脚,且山体陡峭,山顶至路面高差约190m。为降低道路工程改造影响,取消靠山一侧人行道,横断面采用单侧人行道布置方案。
        2.2道路与市政管线的统筹设计
        2.2.1边坡排水与市政雨水管线的结合
        结合工程经验,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在区间联系路段,道路两侧为山体、河流等无城市开发用地时,为节省工程投资,可以取消市政雨水管线,采用纵横坡排水;当设置人行道时,可以每隔20m~30m设置一处雨水口,在凹曲线最低点处增设一处雨水口,因人行道高出车行道路面15cm~20cm,可以通过在雨水口位置设置横向暗管排至边沟或排水沟,就近排入山涧或河道,交叉口范围的雨水口结合交叉口竖向布置。②在规划有市政排水管线路段,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排水系统与规划区域外的山坡汇水应统筹考虑,进行区域排水分析及计算,区域内的雨水管线与泄洪沟等统筹设计,避免“各自为政”。
        2.2.2横断面设计综合考虑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中的横断面设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在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之前进行,其中市政管线与横断面设计的衔接是一个重要问题。[增加]地下管线布设在山区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的系统规划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路段,特别是埋深较大的主干管线,尽量选择地势平缓的道路布置路由[路由??是否为错别字],降低施工风险及工程投资。在具体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灵活布置管线。此外,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某些规划远期管线断面,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增加]。
        3 山区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山区城市道路的纵坡一般都比较大,经常出现交叉口纵坡突破规范的情况。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第9.2.8条规定,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3.0%。山区城市道路等特殊情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但具体增加多少规范并没有明确。龚华凤在《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提出可在交叉口插入缓坡段的方式,减小交叉口范围纵坡,即采用小纵坡短坡长的方式,从而使交叉口更加匀顺。但小纵坡短坡长的方式克服高差会有所降低,在实际工程中因工程条件限制有时很难按照3%控制。重庆市地方标准《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第6.4.7条规定,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3%。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4%。支路接主干路,且支路右道出口时,不受此限。
        4 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的衔接过渡
        在城市边缘区域,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衔接路段,往往会存在城市道路规范与公路规范的选取问题。例如东黄山谭家桥镇谭家桥南路工程,规划的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界正好位于S形曲线路段,圆曲线半径分别为410m和380m,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40km/h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300m,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40km/h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600m。此段城市道路范围两侧为山林用地及绿地,并且无相交路口,此段交通特性更趋近于公路,设置曲线超高有利于行车安全,因此,此段城市范围路线参照公路规范也设置了曲线超高。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的衔接设计中,应该从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组成、服务对象等因素,确定路线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纵坡等技术指标,做好线形指标的衔接和过渡,避免一刀切的硬套相关规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交通流量安全及顺畅情况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很大关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起到重要影响。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道路拥堵情况日渐严重,作为道路设计规划工作人员,要确保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所设计的道路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实现山区城市道路规划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蕾蕾,刘波.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城市建筑.2020,(05).280-282.
        [2] 贺国太.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方法探讨[J].城市地理.2019,(14).153-155.
        [3] 郑莘荑.浅谈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9,(20).157-158.
        [4] 吴瑞麟,沈建武.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版)[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16).16,26.[增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