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践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6期   作者:邹天文
[导读] 规划建设生态城海绵城市,应当对自然条件限制有充分的考虑,
        邹天文
        浦口区城乡建设局(浦口区海绵办)   211800
        摘要:规划建设生态城海绵城市,应当对自然条件限制有充分的考虑,选择适宜的技术,降低开发活动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探究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迎接的挑战,思考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的建设目标,讨论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研究。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建设全国甚至是国际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型海绵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文循环;源头接收

        引言:目前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领域的热门话题,海绵城市能够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非常有活力,也就自然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区域。同时我国有50多个滨海城市,这些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受到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地形地貌因素的不利影响,有序建设海绵城市有望改善这些问题。
一、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所迎接的挑战
        规划建设生态海绵城市所要迎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三种:(1)原有的地形不利于排水。比如某生态城的位置是在海河流域永定新河、蓟运河的下游处,与入海口距离很小,由海积低平原衍生出的地貌地势平坦,也有部分地带地势低洼。试点区的原始条件受到上游来水、下游海潮顶托、自身地形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存在排水不够通畅的问题,因此有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1]。(2)水体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这主要是因为上游地区会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造成生态城周边河流环境质量不佳,长期以来水质恶化。在建设生态城之前,周边汉沽地区企业的工业废水以及居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一直都排入生态城周边的河流,久而久之形成了营城污水库,这也是静湖的前身。上游和周边的严重污染影响了试点区水体,导致水质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恶化。(3)土壤和地下水条件差。生态城的土壤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粘土和粉质粘土,土壤对水的渗透能力不强,水平和垂直的渗透系数都是大约1×10-7 cm/s。该地区大部分的生态水埋深在1.0一2.5 m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地下水的埋深比较浅。而矿化度能够达到10g/L以上,矿化水平比较高,不仅如此,该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程度也很高,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对城市的绿化建设造成阻碍。
二、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的建设目标
        在确定规划建设目标的工作中,应当对多方面的因素都有综合的考虑,这些因素包括项目的发展定位、项目的规划思想、生态城的建设需求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对生态城进行和总体的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国际化新城,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所采用的规划理念,积极学习新加坡地区的经验,倡导建设的水域特征是活跃、美观、洁净,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能够休闲娱乐的场所。所建设的生态城有和谐宜居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城市对水体品质的高标准要求,在确定建设目标时,要与上述挑战和需求密切结合,建设目标如下:(1)要能够保证城市的水质安全,能使城市良好应对暴雨,最低标准为能良好应对20年一遇的暴雨,要求不发生明显的内涝。(2)使得城市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改善,河湖水体的水质应当与地表水W类标准相符合,此时居民的亲水性才会有所提高。
三、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构建健康水文循环体系
        所建设的海绵城市应具备健康水文循环要素,建设完整的城市水文体系,从而更好实现健康循环。自然水文循环的过程是降雨、下渗、径流、滞蓄、蒸腾。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深刻影响水循环的实际过程。在原始环境中,每一个水文过程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均衡。在总雨量中,下渗雨量所占比例为50%,而这其中能够形成雨水径流的大约有10%。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下垫面也逐渐硬化,此时就会有超过55%的降雨量无法就地下渗,在地表形成径流,进而出现内涝灾害的问题。需对生态水文根本目标进行科学重建,要能够较好地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确保比例关系接近。需增加相应的设施,这些设施所具备的功能是雨水渗透、调蓄和截留,通过有效的调节防止形成雨水径流。海绵设施具有调节水文的功能,属于海绵设施的有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化的绿色屋顶、具有渗透功能的铺装材料。
        广义上,也可以将对雨水具有调蓄作用的湿地、水源涵养区、山体都一同纳入到海绵设施的范围内。为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可设置一些透水地面,使得雨水下渗的能力得到增强。下沉式绿地包括自然坑塘、湿地,能够起到有效调蓄雨水的功能,同时也能良好控制和削减水量。使得径流排向外场地的水量有所减少,此时地表径流所占比例也会有所减少。为有效控制雨水污染,可使用的设施有具有截污功能的挂篮和植物根系,另外还可以铺装渗透功能好的材料,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截留、吸收和过滤,起到有效净化水质的作用,使得雨水能够最终变为可循环使用的中水。加强建设水系循环,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明显增强,可采取设置河道泵站和闸涵的办法,从而有效控制水体水位,此时内部水系就能良好循环。
(二)设置雨水源头接收设施
        如表1所示,为海绵设施的三大种类。对海绵设施的分类是以设施的功能构成为依据,分成了三大类型的系统,分别是源头接收、中途接收和终端调蓄。就源头接收系统而言,其中的措施涵盖了雨水形成、传输、汇聚的全部过程。源头汇聚系统主要是在雨水汇聚成为径流以前就截留、吸收[2]。美国LID低影响开发模式十分重视源头处理,会采取各种措施,把雨水截留在内部场地中,这些措施包括绿化屋顶、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做好该项工作能使外部雨水管网的输送压力明显减小。建设生态城海绵城市,要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比例的严格控制,保持在10-20%范围内,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重视对雨水源头接收的有效处理,防止形成径流,防止径流大量外排。通常情况下,会将城市层面接收到的雨水进行分解,将地块中的主要雨水接收面分为四种,分别是屋面、铺装、植被和水。对这四种覆盖面上的雨水采取就地截留的处理办法,对多余的雨水进行调蓄,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地块中心绿地,也可以是蓄水池,从而有效防止外排。目前应用广泛的海绵设施有四种,分别是具有绿化功能的屋顶、渗透型的铺装材料、下沉式绿地和人造的小型湿地。源头接收的设施还有调节塘、干塘、渗井等,所具有的功能是调节和下渗,所形成的雨水调控回路较为完整,在地块内部就能完成雨水调控。
表 1 海绵设施的三大种类


(三)有序建设海绵城市的实践研究
        1.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应由政府牵头进行推进。应组建各级海绵城市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并根据各机构职能调整及时更新,以确保各部门能够按照职能要求,顺利开展各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发挥海绵办的牵头主导作用,一方面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工作季度工作会、海绵办审批成员单位专项工作会议等方式强化海绵联动,落实海绵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交通、水务、城管、审批、规划等行政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共同推进。
        2.做好规划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应加快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明确新建、扩建、改建的河道水系、公园绿地、建筑住区、交通道路及其他各类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并做好规划、设计、验收等环节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全过程管理。
        3.发掘并充分发挥海绵优秀片区的示范带头作用,选定海绵示范园区,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宣传的海绵建设方案,并在辖区范围内推广,最终达到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应鼓励各单位开展亮点项目评审,做好亮点项目的推广。
        4.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海绵城市教育与宣传,进一步推广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多方宣传引导公众理解海绵城市建设,并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从在浦口区实践来看,自2016年在对海绵城市进行了建设推进,目前已经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逐步完善,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海绵城市间建设也初具规模,但绝大部门项目任依靠政府投资类项目进行建设,存在社会资本海绵城市投入较少、海绵措施建设落地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研究。
结束语:在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研究中,重视构建健康水文循环体系,科学设置雨水源头接收设施。塑造城市新形象,体现生态、安全、活力的特征。有效改善水环境,建设优美的水景观,有效丰富城市水文化。生态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减轻城市环境的径流污染,科学利用水资源。海绵城市建设要有序推进,规划、设计、验收要全过程监管,要以点带面,从示范园区逐步做到全域推进。
参考文献:
[1]马同宇,张博,刘楠楠.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天津生态城水质水量监测管理系统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01):48-52.
[2]迟向正,叶青,赵科科.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住宅,2020,27(08):8-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