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栋
摘要:混凝土裂缝会影响水利建筑物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开裂产生的裂缝或微裂缝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使有害物质侵入结构中,造成钢筋锈蚀和弱化水泥基质,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且降低工程质量。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本文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成因,总结出裂缝控制技术及相关措施。根据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影响规律和自愈合条件,提出将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用于防控混凝土裂缝。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
1混凝土裂缝类型
1.1收缩裂缝与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收缩有干缩与凝缩,前者是多余水分蒸发,后者是体积缩小,干缩占比约85%,另外还有碳化收缩和自生收缩。混凝土硬化时,干燥过程是由外到内的,将会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当表面收缩受到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收缩裂缝。当施工环境较干燥时,表面水分蒸发快,导致变形加快,一般会出现中间较宽,两端细长的塑性裂缝。
1.2沉陷裂缝
施工时,混凝土结构自身分布不均匀会造成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陷裂缝;不正确的模板工程设计和地质变化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出现变化,都会增加沉陷裂缝的发生。沉陷裂缝发生的宽度不够均匀,会受到一定沉降差异的影响,一般表现为穿透裂缝。
1.3温度裂缝
混凝土固结时间较长、施工量较大的工程在硬化期间,若施工速度较快,水化热不能快速消散,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比内部温度低。结构间的温差变大将发生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温度裂缝就会产生。温度裂缝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扩张或合拢,且可分为截面上下温差裂缝、截面内外温差裂缝和截面均匀温差裂缝。
2产生裂缝的原因
2.1塑性收缩和塑性坍塌
混凝土在固化期间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在终凝前若处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水分持续蒸发,体积不断收缩、变形,预期要求难以满足,最终导致混凝土发生塑性收缩而出现塑性收缩裂缝。而在高配筋率的构件中,混凝土收缩被钢筋所限制出现拉应力时,构件内很可能就会引发混凝土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受到一定的因素作用,自身状态产生变化时,会出现塑性坍塌问题,亦会引发混凝士裂缝。
2.2温度和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问题主要是温差引起的,温差越大,相应的温度应力也越大。混凝土散热难度大,其内部温度可高达80℃,且延续时间较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水泥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出现温度阶梯,出现内胀外缩的现象,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拉应力出现较大的差距,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温度裂缝就会生成。施工时温度控制和约束条件控制不当,出现温度控制失衡情况,也会引发温度裂缝。混凝土开裂问题还受到外部气温变化的影响,外界温度下降越快,混凝土内、外层的温差就会逐渐提升,若温度过低,还会引发混凝土内部结冰而产生裂缝。
2.3原料质量问题和化学反应
混凝土拌制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保证达到施工标准。此外,要注意水泥的储存时间和储存环境,水泥长时间的储存将会影响自身的质量,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化学反应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碱骨料反应产生硅酸凝胶,该材料在温度升高时逐渐膨胀,随后温度下降,由于材料热胀冷缩产生裂缝。
3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完善施工设计及支模控制措施
从施工设计角度出发,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明确施工时可能出现的裂缝情况,做好裂缝预防工作,完善施工设计,形成系统的施工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循。另外,优化混凝土配筋,定制配筋加固措施,从而减少或防止裂缝的出现。支撑模具是混凝土浇筑的第一项内容,严格控制混凝土模板质量,选用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模板,可增加混凝土自身稳定性及散热。
3.2集料控制措施
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必须要提高集料的质量,挑选的材料均要满足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以及相关规范,采购时保证水泥型号、骨料级配与粒径,外加剂的种类均符合施工要求。制拌过程中要保证制拌比例符合各项要求,降低或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集料挑选原则:优先选用低水化热、强度和水胶比适中的胶凝材料,并掺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来降低水泥用量;添加高性能的减水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掺合料选择各项性能均衡的粉煤灰;骨料选择颗粒形状佳、粒径较大的,并且对其进行冲洗,控制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砂量;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
3.3优化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配置比例,降低水化热和混凝土内外温差。在配合比设计中,可在施工前用施工材料进行混凝土的强度、塌落度等参数的多次检测试验,得到性能最为优异的配合比;其次在骨料中加入适量粉煤灰与合适的减水剂;控制好水与粘合剂的比例;适当降低水灰比,保证水灰比不超过0.6。施工材料中的粗骨料为二级,最大粒径控制在150mm以下,砂的细度模数大于2.4,泥浆含量小于1%。
3.4把控混凝土制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混凝土制拌时,充分搅拌混凝土,使混凝土、水和添加剂等充分融合。结合实际的工作要求合理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沉淀的时间,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连续,做好规划,原材料准备充足,避免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出现浇筑中断的情况。浇筑时还需注意:①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②准确掌握混凝土搅拌的时间;③分析施工环境,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裂缝的控制。④应尽量选择现场搅拌与浇筑的形式,若需要运输到施工现场,则要科学地规定混凝土运料的时间和地点,把控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3.5施工工艺控制及混凝土养护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层或分级浇筑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浇筑厚度、方向及顺序进行浇筑,下层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浇筑上层混凝土,气温较低时适当降低浇筑速度。强化振捣工作,入模后及时振捣混凝土,避免出现离析和局部空隙,振捣时快插慢拔。每次振捣的深度是接触面的10~20cm,插入到下层5~10cm。振捣完毕后刮平最后一层混凝土并开展清洁工作。强化混凝土的养护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养护方法、掌握养护时间、精准控制水量,养护时需要考虑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浇筑后一般进行七至十天的养护工作,确保水分充足来供应水泥水化。如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其表面覆盖土工布或者塑料薄膜,高温地区定期进行人工浇水处理;在气温较低时可选择草垫子或者棉被覆盖混凝土;当外界温度过低时,还应增设加热设备或者采用蒸汽养护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左右。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收缩、沉陷、温度、钢筋锈蚀裂缝和按其他依据进行分类的裂缝。各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都很复杂,有塑性收缩和坍塌、温度和温度应力、原料质量、搅拌和温度控制问题等多方面的因素。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非常关键,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包括完善施工设计、支模和集料控制、优化配合比、温度及温度应力控制、施工工艺控制及混凝土养护处理等裂缝防控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做好水利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提升,从而减少或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少阳.混凝土开裂及维护综述[J].四川水泥,2016(7):262.
[2]何翌滔.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价值工程,2018.
身份证号:232700197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