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琼
宜良县地方公路管理段 云南昆明 652100
摘要:本文分别从两个工程案例视角,梳理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工艺的应用过程;发起了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的创新管理方法:制定工艺章程、加强设备运维管理、信息化技术融合管理体系等,以此全面落实路桥工程建设,提升路基路面施工建设效果,促进路桥工程施工建设有序运作。
关键词:材料物资;软土地基;沥青混凝土
引言:路基、路面两项工程任务,在路桥工程施工建设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对其建设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路基建设的最大化价值在于:提升工程整体支撑平稳性。路面工程建设的宗旨是:保障路桥工程拥有优质的交通性能,发挥路桥工程的交通运输功能。因此,在路基路面施工建设期间,应统筹规划施工各项工作。
一、工程案例一
(一)工程情况
某路桥工程,起始桩号为K41+200,终止桩号为K45+320,全长3.15千米,途径一个隧道、三座桥,路基挖方容积约为96万立方米,路基填筑容积为85立方米,路面长度为23千米。工程施工期间,在周边村落组建了材料试验室,结合工程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调研工作,分别创建混凝土拌合站、预制梁施工临时区,为路桥工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奠定基础条件。路基施工期间,分别从路基承载性能、路基结构完整性、路面平整性等视角,逐一完成工程规划。
(二)路基路面施工面临的问题
1.路基完整性不高
在现有路基路面施工期间,存在路面断裂、下陷等情况,由此降低了工程项目建设品质。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此工程建设期间,尚未开展有序的时间管理工作,路桥建设品质无法顺应工程标准,路桥承载能力不佳,形成了断裂现象。与此同时,在工程检测中发现:此工程施工材料存在性能不佳问题,提升了工程建设品质问题发生可能性。
2.路基承载力不达标
在此桥梁工程中,桥头与桥身过渡连接的位置,较为关键。在过渡段工程期间,应保障间隔设计的科学性,以此提升工程稳定性。在此工程中,路基承载力明显不足,由此产生了诸多相应表现,比如过渡段工程品质不佳、坡面剥落、坡面冲蚀等。此类路基病害问题,在较大雨量环境中,将会发生雨水沉积事故,提升工程性能下降速度。
3.路面平坦性欠佳
在此路桥工程中,存在路面平整性不足问题,将会降低工程交通运输性能。产生此问题的根源在于:在工程建设期间,尚未遵守既定管理标准完成工程质检,造成路桥工程路面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行限制问题。
4.施工次序合理性较低
在路基路面工程建设期间,工程次序规划的合理性尤为关键。如若工程次序存在建设不合理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路面工程的施工品质,削弱路桥工程通行安全性。
(三)施工优化措施
1.完善路基建设完整性
(1)加强工程过渡段施工建设,关注距离设计问题,从根源上提升过渡段的建设效果,减少车辆跳车事故。在路基处理期间,以平整性为核心,综合使用压力分散法、路基加固法等施工方式,提升土壤混合效果,增强过渡段工程施工品质。
(2)完善路基建设体系,加强预防工作制定,提升路基路面品质维护效果,运行有序的管理工作。
2.加强路基承载力
在路桥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应对路基路面品质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由于路基路面建设品质,极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针对实际存在的施工问题,应开展有效整合,制定有效的工程改善措施。因此,应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风力、雨水作用问题,加以解决。现阶段,较为适用的解决措施为石砌工艺,能够提升路面整体防护能力,保障路基路面处于标准化管理状态。在石砌工艺实际使用期间,在路基路面工程倾斜区域,完成防护墙建设,以此降低路面受损可能性,提升路基路面整体建设品质。增强工程稳固性。
3.提升施工规划合理性
在路桥工程施工方案确定后,应积极检测填充物材料性能的标准性,以此提升挖掘作业品质,保障布局合理性,顺应工程建设需求。在路面建设期间,施工材料以沥青混凝土为主,合理配制原材料,能够提升路面路基高温条件的耐受性。
二、工程案例二
(一)工程概况
某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占比较高,主要包括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两种软土,此类软土在物理、力学等方面,表现出较弱特点,固结快剪指标为7.7、8.3。以软土渗透能力观之,整体性能较差,淤泥黏土渗透能力最大值为5.34Kvcm/s(10-7),粉质黏土渗透能力最大值为4.41Kvcm/s(10-7)。在此种情况下,工程极易吸收大量水,形成区域内土层储水现象,降低了工程整体载荷承受能力。以工程实际软土特征为核心,工程存在软土地基含水占比较高、孔隙较大、抗剪强度不佳等问题,由此降低了土体整体强度。
(二)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针对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应加强地基处理。含水量大问题的处理方式,以排水为主,加强路基结构水含量控制。在此基础上,使用砂砾垫层、胶结等措施,完成排水沟回填操作。在尚未挖掘的区域,使用胶结形式完成填充,改善路基承载性能。
(三)搭板设计施工方法
在此路桥工程中,采取了搭板设计方式,设计步骤如下:
(1)精准确定搭板融合方位,保障路面与顶面处于相同水平线上。
(2)完成搭板顶面设计,保障搭板与路基路面顶面具有相同高度。
(3)搭板与路面连接区域的高度,应高于设计标高参数。
(4)采取反向坡预留设计法,具体参照路桥工程沉降情况。
(5)核算工程中的路基沉降量。
在此路桥工程中,搭板设计中融合了锚栓、支座等工具,支座放置在搭板下方2厘米区域,同时为其设计橡胶支座,支座规格长为150毫米、宽为30毫米,支座与油毡垫层距离大于80厘米。在工程中完成填缝材料添加,以此减少缝隙渗入雨水问题,维护路基结构性能。在工程所在区域完成稀释沥青材料灌入,以此提升缝隙密实度,顺应工程建设的整体需求。
(四)路基排水工作
如若路基排水工作执行得不彻底,将会降低公路工程的使用周期。因此,在此路桥工程中,路基排水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在工程实施前期,充分掌握了工程区域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完成排水方案的设计。此路桥工程位于南方雨水量较大的区域,在开展排水工作时,分别从地表水、地下水两个视角,实施了水流拦截设计,以此加强路桥工程路基渗水问题控制,减少路基土层结构的含水量。
(五)路基压实处理
规范操作压路机,对此路桥工程开展路基压实作业。在压实作业期间,应提升路基压实效果。在实施压实作业前期,压实操作人员,应全面掌握工程情况,全面规划压实方案,结合各类施工材料性能,完成材料填充。在压实前期,使用平地机完成地面平整性调整工作。在压实作业完成时,相关部门应对压实作业项目,开展抽样检查,以此保障压实作业有效性,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基础条件。
(六)路基防护处理
在路桥工程建设期间,开展路基防护工作较为关键,以此减少地表水对路面产生的冲刷作用,降低岩石风化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升工程运作性能。现阶段,较为实用的路基防护工艺为浆切片石防护法,此工艺能够结合路基坡面施工需求,完成防护工作。借助混凝土预制块的施工性能优势,增强路堤边坡防护效果。针对路堤边坡开展防护工作时,如若发生边坡岩石风化现象,应及时使用纤维混凝土、铁丝网等材料,加强沙坡防护。此外,浆切片石防护法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较高成本问题,应选择植被护坡形式,提升路基保护效果,改善环境生态性。
结论:在实际工程建设期间,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工程施工方案,提升施工建设的可操作性,增强路桥工程整体性能,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创设有序的路桥工程交通运输环境。
参考文献:
[1]成栋.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21):265+267.
[2]李赋俊.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210.
王树琼(1970.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云南宜良,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公路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