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天
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现阶段规划环评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规划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含义和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内容和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质量和推进规划环评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规划环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问题;建议
1环境承载力评价概述
1.1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
通常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建立在对区域环境承载力进行具体量化的分析、计算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现阶段主要常用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包括:承载率评价法、多目标模型最优法、指数评价法和系统动力学法等。区域环境承载力不仅与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会受到其它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某个区域进行客观准确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往往难度较高。当前在实际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时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区域,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采取的方式是将该区域的环境要素按照水体、土壤、空气、矿藏等不同类型划分为单个的项目再进行承载力评价。
1.2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内容
现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态承载力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资源承载力评价三类,生态承载力评价是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构成、作用以及抵抗冲击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环评区域对发展规划布局所需资源的支持能力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生态承载力评价大致又分为水生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和陆生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两部分。当前环境承载力评价主要以区域环境质量达标与否作为依据,以区域污染排放和环境容量作为分析评价指标,当前在环境承载力评价中以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为主。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是对规划环评区域对发展规划布局所需资源的支持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目前在资源承载力评价中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主。
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问题
2.1评价机制的系统性不强
评价机制系统性不强体现在两点,第一,评价方式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高,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是将区域中各个环境要素分开来去单独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没有将区域内各个环境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也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无法为规划环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第二,评价过程未依照生态优先和适度开发理念,供需平衡法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通常采取的方法,利用供需二者数量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得到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数据,在实际运用供需平衡法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数据时,为了确保需求量得以满足通常会扩大供应量导致对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
2.2评价流程的完整性不强
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区域规划环评中基本都是将区域中的各个环境要素分开来然后单独去进行评价的,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中也是以各项资源环境要素单独评价结论的方式出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论,这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论无法对区域中各个资源环境要素做出完整性的评价,也不能对区域中需要重点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资源环境要素凸现出来。科学来讲完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应当包含各项资源环境要素,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在进行地区发展规划环评时也都没有对重点资源环境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
2.3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强
通过对大量规划环评案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有四成以上的规划环评报告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的内容不够全面,有接近一成的规划环评报告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内容未涉及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相关内容,有接近三成的规划环评报告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内容未涉及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根据统计结果显示部分规划环评报告中丝毫未涉及到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关内容。
整体来看当前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内容全面性不强,且对区域之间的差异也没能充分考虑到。
2.4评价方法不完善
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时,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法和适宜区域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都决定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然而在当前规划环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评价方法存在评价内容不够具体、评价指标综合性不强和评级方法不完善等问题,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适用性不强导致区域环评重点无法体现出来。
3环境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环境系统及经济社会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已有的环境承载力衡量指标体系无法完全覆盖评价区域所有活动内容,也无法统一限定所有指标。这就需要从各个评价子系统中选择代表性、易量化指标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常,区域环境承载力由自然环境承载力与人为环境承载力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由自然环境总量、环境容量指数等组成;后者则是由园区生态环境建设、污染治理投资等。依据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评价方法。
4环境承载力在某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分析
某工业园区是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工业开发区,主要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服装、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该工业园区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及区域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4.1土地资源承载力
通过该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获取该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可供利用量,并经现场调查、材料查阅,以及该工业园区的近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获取各个时期土地资源利用需求情况。结果发现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较小,但近期、远期土地资源承载力数值较大,尤其是远期已经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因此,应对土地利用率低的入园企业严格限制。
4.2大气环境承载力
根据该工业园区规划项目的废气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析,确定其评价的污染因子为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利用大气容量A值计算法,得出该工业园区气态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并根据资料查阅、区域产业规模等分析,计算近、远期污染物排放情况。经分析可见,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环境容量小,远期的排放量数值较大,应控制高排量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4.3水环境承载力
通过现场调查,该工业园区各企业废水经预处理后集中于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或回用或排入附近地表水体。根据污水处理厂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水处理厂纳污水域环境容量比较分析,计算出该工业园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结合现场实际调查结果,选取化学需氧量、氨氮为污染评价因子。经分析可见,化学需氧量一直居高,应加强园区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
5结语
环境承载力涵盖了环境生产力、社会经济技术以及自然资源等,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的系统保护和恢复,以及环境承载力具有制约、调节和净化功能。因此,做好环境承载力研究,有利于提高规划环评的准确性、科学性,对指导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延利.环境承载力及其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6+18.
[2]张建萍,曹金亮,史慧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A].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第一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7:2.
[3]翟新月.环境承载力分析在光伏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