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6期   作者:贾灵君
[导读] 本文分析了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环评报告中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贾灵君
        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环评报告中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根据行业的不同,建设项目开展之前,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行业类别判定是否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相关报告,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多数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采用国家发布的质量公报数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项目需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掌握项目所在地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水平,了解受污染程度以及污染源等,以环境监测结果作为背景值,进行后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重要章节内容,而环评报告是对项目建设进行审批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1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
        1.1监测指标不全
        环评报告中的引用的现状监测数据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没有引用的监测数据时,需进行补充监测,对于目前国家目前尚未发布检测方法的部分监测因子,无法进行现状监测,主要为项目特征污染因子所对应的指标,比如塑料制品行业产生丁二烯等。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作为环评报告中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内容,环评报告环境质量现状背景值不全,导致后续环评报告内容预测准确性降低。
        1.2个别数据无法采样
        因为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非常多,而我们目前的监测技术比较有限,有一些物质无法准确监测。对于一些难以用物质进行衡算的污染源,一般都会被放弃监测,或者无法采样调查,而这也成为环评单位减轻工作负担的理由。比如说采选矿尾矿库淋溶水质分析,关系到矿石开采后留下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有的环评单位可能会以“采不到样本”而不进行监测,或者类比过去进行监测的数据,导致数据不真实、不准确。还有就是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没有的污染源,因为无法采到样本,无法监测,所以得不到真实的数据,由此给出不排污或者环境达标的结论,影响环评报告结论。
        1.3数据精度不足
        主要是现在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比较重,多是由社会机构承担,而有的机构不能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在进行现状监测时就是走形式,所以得到的数据不准确。还有的机构在数据上作假,伪造监测数据,导致数据精度不足;部分机构给出的监测数据与现场情况严重不符,比如污染严重的却给出环境质量好的监测结果;还有的则是监测指标比较特别,受限于现在的技术因素,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
        2监测数据问题形成的原因
        2.1监测方法选择错误
        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但很多监测机构因为本身的能力问题,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等,或者考虑到成本因素,导致选择的监测方法不适用于某些数据的监测,在监测时出现数据偏差。比如说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空气质量监测,对于甲醛的测定,若选择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很低,因为这种方法得到的限值要远高于环境监测对于甲醛的标准要求,因此需要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方法。
        2.2指标选择错误
        在环评报告中,进行现状监测需要读取的指标数据类型很多,但这些指标数据的读取,选择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来说,都是读取多次重复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但某些标准,需要读取最大值。比如说对于无组织排放浓度的评价,就需要选择最高值,如果按照平均浓度来评价,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2.3监测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表现在某些监测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职业和行业要求进行监测,责任意识不足,在开展现状监测工作时出现人为失误,职业操守缺失。监测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承担开展现状监测的技术要求,无法顺利操作监测仪器,也不能准确获取监测数据。
        3提高环评报告中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3.1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以及环境保护工作,都离不开对环境质量的准确监测,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通过对环境监测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找出存在污染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的引发因素、环境污染程度,这样才能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基于此,未来要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能力,强化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水平。可以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入手,环境监测部门可以招聘高素质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在职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提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掌握;注意优秀人才的引进,吸引更高水平、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升监测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
        3.2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要增加
        政府部门对环境监测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水平,不断优化和改进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部门也要积极引进、更新和应用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促进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升其技术能力,提高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还要推动环境监测机构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提供环境监测技术试验场所和机会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政府部门还要鼓励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结合设备的改造和引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以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3.3加强监测数据审查
        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在其中增加对现场监测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对于监测位点,使用GPS定位信息等手段进行监控。在对环评报告进行技术审查时,也需要重视对监测数据的审查,全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3.4加强环评与监测机构监管
        现在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化比重越来越高,监测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也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但相应的监管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导致市场比较混乱。基于此,环保部门应当出台相关的措施和规定,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定较高的准入门槛;在环评工作中,落实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尤其是监测机构,要求其全权负责现状监测数据来源和准确性。评价单位在进行技术性审查时,要邀请专家对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进行把关,如果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不符合实际现场问题,就认为环评报告不合格。另外,环保部门还需要在进行日常检查的同时,对监测机构进行延伸性检查,尽量提升监测机构的质量意识。
        3.5完善监测管理和应急体系
        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监测管理和应急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促进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而这需要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标准以及多方评价和反馈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让工作人员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这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也有积极意义。
        4结语
        环境监测是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借助技术手段,对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机构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这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环境质量情况。监测机构的数据直接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要重视对现状监测数据的审核与判断。
        参考文献
        [1]赵晓光.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3):28+30.
        [2]陆海兵.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的审核与判断[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3):134-136.
        [3]赵宏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