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期   作者:宋俊国
[导读]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能外,还需要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和经营改善
        宋俊国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现代内部审计除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能外,还需要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和经营改善,审计职能上升到价值增值层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应用效果评价的实务分析,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增值影响的实证分析未曾出现。在我国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均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制定低风险、低支出的纳税筹划方案,一旦开展较为激进的纳税筹划往往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企业若不能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会影响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最终体现在企业价值上。
        关键词: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内涵及途径;研究
        引言
        增值型内部审计指的是: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借助确认、咨询等一系列活动,使得组织的价值得以增加。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内部审计都是其增加利润,完善组织结构,维持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将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引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是改善以往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关键。
1价值增值型审计内涵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基于价值创造理念应运而生的一种审计类型。其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创造企业价值。国际上对内部审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具体内容早有相关研究予以论述。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上,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而那些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部门才有存在意义。在整个价值链条中,通过对每一个链节价值的实现并保证链节之间的衔接成本最小,可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专业职能部门,其能否发挥好自身作用为组织增加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处于整个价值链中的关键一环,内部审计在直接实现自身这一环价值的同时,其所作的工作具有附带价值,即间接为组织中的其他部门带来价值增值。其通过保持自身独立性,对组织整体的经营管理状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保障组织中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强化组织识别及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约束企业各部门成本,监督各部门绩效状况,为各部门提供具有增值性的咨询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作为组织价值增值的重要链节,具有先天的优势。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转变内部审计的传统理念,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切入,创造价值效应,赋予了内部审计新的内涵。
2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2.1增值理念认识不到位
        当前国有控股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问题之一即增值理念认识不到位,这与促进其产生的推动力有密切关联。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源于受托责任的产生和发展,其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应当来自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但我国许多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它们是在政府审计的推动下发展的,这样形成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市场需求机制,企业内部审计没有真正意识到其自身的增值作用,内部审计停留在“监督主导型”,主要职能仍旧是传统的“查错纠弊”,而不是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作出评估分析,然后提出合理可行性的建议。
        2.2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到位,增值作用未落到实处
        影响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增值性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据有关审计研究报告,审计署调研组2018年对两家央企内部审计进行调研,发现两者具有的共性问题之一即“尚未建立对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很显然,出现的这种情况并非两家企业的个别问题,很大一部分国有控股公司均未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屡审屡犯的现象依然存在。


3实现价值增值的途径
        3.1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对研发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多个环节的监督制约,做到全流程把控;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此外,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需要落实到组织的制度层面,这能够使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有据可循。
        3.2科学设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一是实行审计任务目标管理,对每一项审计任务都要分解到人,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时间。二是对审计项目实行全流程质量管理,要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工作底稿、事实确认书、问题定性、审计建议、审计档案等环节明确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便审计人员逐一对照,严控质量关。三是审计任务完成后,要组织人员对审计项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意见。
        3.3强化内部审计的风险预警功能。
        内部审计部门要深刻认识本单位风险状况,关注外部监督重点的变化情况,选好审计项目选题。及时分析、研究内外部监督关注重点和内部控制风险点的变化,全面梳理影响职能履行的关键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红线”“底线”“高压线”问题,第一时间向管理层、业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
        3.4落实协同审计绩效考核体系
        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要真正实现审计联动,三者都需要按照职责定位、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为此,应当建立协同审计绩效考核体系,对协同审计项目的开展效果进行考核评定。本文认为协同审计绩效考核指标可主要包括审计项目成本、审计项目质量、审计协同效应、审计成果交流四个方面。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想要实现价值增值,除了“创收”外,另一个方面就是“节支”。因此开展国有控股公司协同审计,应当以身作则,将审计成本控制作为协同审计的一项考核指标。其次审计项目质量是协同审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审计项目质量方面需要格外关注审计项目整改质量。通过审计协同,借助政府审计的强制力和社会审计的独立性来改善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协同审计的质量评价应延伸到审计跟踪整改质量。审计协同效应是协同审计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可从审计沟通、技术互补、人员分工等多个角度考核协同审计小组的协同情况,确保审计协同真正发挥合力,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成果交流主要从敦促三大审计主体,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发挥其“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成果总结、交流与推广,持续推进增值型内部审计建设。
结束语
        相较于主板成熟上市企业,创业板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各项机制并未成熟与完善,同时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无形资产比重相对较高,致使创业板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程度相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针对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地方官员的频繁变更会导致主政地区经济政策不稳定性增强、连续性较差,创业板企业为构建新的政企关系会实施程度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政府层面应制定更为合理的晋升激励机制,保障资本市场中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降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实施的主动性;还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不仅能有效缓解创业板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还能带来诸如监督与约束等价值增值服务,因此创业板企业应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俊.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分析[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8.
[2]张礼静.内部审计价值增值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9(10):82-84.
[3]吴芳娇.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及其价值增值研究[J].时代金融,2019(15):22-23.
[4]詹华桥.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99.
[5]王凯.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特征及路径[J].财会研究,2018(05):6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