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蕊
身份证号码:12010619930629****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及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和心绞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中药注射液;研究概况
前言:中药注射液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从中药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制剂,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注射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注射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一、中药注射液的应用
中药注射液的研制基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的药品生产工艺,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制作成可供注射的针剂。中药注射液有许多优势,比如药效可以迅速发挥,药理作用可靠,质量容易控制,不会发生消化道吸收等,由于独特的疗效受到了许多患者的欢迎。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经常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主要原因是中药的化学成分相对比较,部分反应机理还不完全了解,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杂质的控制效果不好,静脉注射后,机体受激后会产生抗体,引发过敏。虽然当前对于中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中药含有的极微量成分难以检测出来,所以需要不断研究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的有效组分,明确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这有利于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心血管疾病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强调整体性,而西医的药物通过只针对单一的靶点。相关研究表明,中药不论是单味的组分,还是采用复方制剂,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常具有多靶点的作用。虽然中药在某一方面的治疗可能不如西药,但是由于存在多靶点会产生出综合效应,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整体优势。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西药虽然可以控制发病后的死亡率,但是许多患者的生存质量难以实现有效的改善,甚至因为治疗而降低。中药由于具有整体治疗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中药的临床治疗表明,中药的疗效西药的疗效相当,但是由于中药采用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对于全身证候的改善具有许多优势,施治中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组分研究
3.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患者的心肌会发生膜电位作用下的异常变动,因而心动的频率会发生改变。患者常有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以及心律不齐等多种症状。中医称为心悸。中医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通常采用葛根注射液。有效成分是黄酮柑精,有效成分从野葛中提取,通常也称为葛根素。临床研究表明葛根素可以改善心肌的活动,降低心肌的兴奋程度,因此中药注射剂可以有效对抗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还有采用生脉注射液。注射液的成分有红参和麦冬、五味子等多种名贵的中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益气强心的作用。这类注射液可以使患者的心血管得以扩张,提升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循环效果,心肌的收缩力会增强,心肌的耗氧量会降低。细胞的免疫力得以增强,对于治疗室性早搏也有一定的疗效。
3.2 高血压。高血压是由于患者的循环动脉产生了压力增高,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头晕和目眩。中医称为眩晕。高血压的中药治疗常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这种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是银杏叶提取物,也是就黄酮、潘生丁以及苦内酯。中医研究表明,银杏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性。注射液试剂可以捕捉患者体内的超氧阴离子,阻止自由基发生反应,各种有毒物质得以清除,血压会恢复到正常。
3.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是心脏的供血能力下降,患者难以及时将静脉内的血液排出,临床可见静脉充血现象,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常用丹参注射液,注射液的成分丹参和降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理气开窍的功能,可以实现扩张血管和提升冠脉血流量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对于治疗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的疗效,是当前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辅助药物,可以实现益气养元的功能。黄芪注射液可以扩通患者的血管,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所以黄芪注射液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气血功能。参麦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红参和麦冬,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3.4心血管疾病常用的中药注射液组成中药基本信息。为进一步了解这些中药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组分或部位,对每味中药的植物来源、功能主治、有效组分或部位、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中豆科和菊科植物最多,均有3 种,豆科是降香、野葛、黄芪,菊科是红花、灯盏细辛、苦碟子,其次是五加科,有2 种分别为红参和刺五加,此外还有唇形科、百合科、银杏科、毛莨科、伞形科、木兰科。根据功效,丹参、红花、川芎属于活血化瘀药,红参、麦冬、刺五加、黄芪属于补气药,降香属于化瘀止血药,银杏叶属于止咳平喘药,附子属于温里药,灯盏细辛、野葛属于解表药,五味子属于敛肺涩肠药,苦碟子属于清热解毒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所涉及中药组分中,丹参酮对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最多,包括抗心肌肥大、抗氧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心肌纤维化、抗炎、扩张血管和降压;其次是红花黄色素,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缩血管和抗炎7 种作用;川芎嗪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抑制血管收缩、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加冠脉循环和降压7 种作用;还有葛根黄酮、银杏内酯、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附子生物碱、灯盏花素均具有5 种以上的药理作用。这9 类有效组分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红花黄色素、葛根黄酮和灯盏花素3 种组分属于黄酮类;人参皂苷和麦冬皂苷属于皂苷类;丹参酮属于菲醌类;银杏内酯属于萜类;川芎嗪、附子生物碱属于生物碱类。目前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是针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14 味药均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部位、起搏频率或节律、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或多项异常,属中医的“心悸”范畴。丹参、麦冬、银杏叶、刺五加、灯盏细辛、野葛、黄芪均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例如,野葛中异黄酮类成分葛根素能明显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麦冬能迅速使氯化钡所致大鼠的双向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属中医的“心悸”“喘咳”“水肿”等范畴。红参、附片、野葛、黄芪具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例如,红参中间体对普罗帕酮所致的大鼠急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束语: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所涉及的中药大部分为活血化瘀类和补气类中药,此外还有化瘀止血、止咳平喘、温里、解表、敛肺涩肠和清热解毒类中药。这些中药所含的组分类型主要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挥发油、生物碱类、菲醌类、苯丙素类等,这些成分均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活性。通过系统归纳、分析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为全面了解中药注射液中起效组分提供了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注射液的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提供依据,从而为更有效地提高中药注射液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亚梅,李宝峰,杜玉武,等.中药注射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药事,2019,(4):45-46.
[2] 李 伟,周润霖,田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7):87-88.
[3] 方焕婷,邱学敏,李静波,等.临床心血管中成药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