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比古丽·买买提
库车市阿克吾斯塘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8420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发展中对于棉花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棉花种植区域在不断拓宽,种植量也在不断增加,棉花种植过程中做好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均是提升其产量质量的关键,封尖管理技术是提升棉花高效栽培质量的主要技术。本文主要从棉花中间的技术管理原则,封尖技术指标操作要求以及相配套的其他种植技术方面入手进行了介绍,以及能够提升棉花种植者对于封尖技术的合理掌握,进一步进行科学化种植技术的健全以及完善。
关键词:棉花;封尖;管理
棉花种植大多集中在新疆地区,随着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产量以及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采棉机农机农艺的配套设施应用中,对于采棉封尖技术的实际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推广。
1棉花封尖技术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棉花种植过程中,封尖管理技术也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机械化采收、化学封尖以及脱液催熟等是非常重要的高效栽培技术类型,棉花封尖管理技术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抑制棉花的无效生长,对于棉花整体群体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及控制,以此来提升棉花的成铃质量以及成铃速度,通过有效脱液催熟以及计划采收的配合实施,进一步增强棉花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有研究表明,喷湿外源激素的方式,能够对棉花果枝的结节生长度进行调整,降低其果枝以及珠高的夹角,从而实现对于棉花各个生长结构之间的合理调节,提升其库源活性[1]。因此,棉花封尖技术的原理主要是为了限制棉花果端的无限生长,在此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关肥水技术的适当调控,促进更为高效的群体结构构建,实现棉花集中开发成铃、吐絮的生长发育,更有益于机械采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2化学封尖技术的优势
传统棉花种植中常用的封尖技术为化学封控技术,其主要是倒三果之长度为基础进行封尖调控,倒三果枝长度超过10厘米便需要进行第1次的化学控制,在此次化学控制之后的7-10天,需要进行第2次的化学控制,通过上述两次化学药剂的应用能够有效抑制主茎节间以及顶部果间的生长速度,其主要封控目的是为了能够抑制顶部果枝的深拉伸长度,但是对于棉花无效生长以及群体结构的综合关注度较差。随着各地区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棉花在实际种植中也会受到气候特点的影响,导致出现果枝树果结树以及成铃结构不合理情况,在传统化学封尖技术实施中,并未考虑不同棉种不同品种以及棉花生长时间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封尖技术实施很容易出现不合理情况,不利于棉花的集中开花成铃,甚至会导致棉花出现早衰、贪青晚熟、烂龄,甚至棉铃脱落等情况,不利于棉花的高量高质生产[2]。随着相关封尖技术的不断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也有所增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棉花的产量不同、品质类型不同来进行有效果节的封尖控制,抑制其无效生长实现,更适于新时代发展的棉花丰田栽培技术。
3化学封尖技术要求
3.1化学封尖技术原则
全新棉花封尖技术在实际中间时需要遵循“节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结”的原则来进行封尖控制,在化学封尖时需要对其结束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通过2-3次的封尖来进行管理,第1次为中控,第2次为重控,第3次则需要进行断花辅控。
棉花打顶完成之后,单株的平均果节一般在15个左右,如超过15个则需要进行第1次中控封尖,此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7月份中旬,可以通过缩节胺药物的应用来进行封尖处以里其使用量,一般控制在每亩地75-90克左右,如棉花结果率比较高,属于高产类棉田则可将其棉花果结控制在15-18个即可,平均果节为17个时期,成铃率是比较高的,如其单株平均果节低于15个,则会导致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下降,很难实现高产的效果,而果结量如超过18个,则很容易导致出现无效果结过多,对于整体棉田的群体结构以及结铃率也是不利的[3]。
每年的7月20日至25日之间,棉花的单株平均果节不管是否达到了15-20个之间,均需要进行第2次重控封尖,此时期缩节安的使用量一般控制在每亩地150克左右,新疆棉花最佳的开花结铃10期一般在7月初至8月初,有效地开花结铃期一般处于6月下旬到8月中旬,通过对于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实施,需要保证棉花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开花以及结铃。因此,在实际棉花打顶之后的7月下旬左右需要进行化学封尖,以避免果枝的外围生长速度过快影响整体的节能质量[4]。
3.2异常棉田封尖措施
除了上述常规的棉花封尖要求之外,如棉田存在生长异常情况,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封尖管理技术的调整,如棉田的发育过快,存在早衰情况,一般会选择在7月中下旬进行封尖管理,且只进行这一次封尖管理,封尖时所用的缩节胺量一般在每亩地75克左右即可,同时需要加强此时期的肥水管理,保证充足的肥料以及水分供应,以充分满足其开花结铃的营养需求,同时需要通过液面肥的施加,保证其上部花蕾营养的有效吸收,避免出现花蕾干枯掉落等情况,可以通过促风结铃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而针对发育迟缓的贪青晚熟棉田,在管理时则需要增加封尖力度,一般以2-3次为最佳,且封尖管理以重控为主,配以清水清肥,延长水肥运筹周期的方式,来起到促进其营养生长以及生殖变化的目的,在此类棉田的花位、铃位上升到第4个果枝结果、果节达到18-20个时,则需要进行第2次中控,缩节胺的使用量可以达到每亩地150-225克之间,8月的中旬则需进行第3次封尖,缩节胺的使用量可以减少到120-150克,以此来彻底避免外围果节的快速生长,实现果只开花成铃的促进目的。
结束语
综上可知,棉花的有效封尖对于棉花成铃生长以及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棉花封尖时,需要根据其生长情况以及品种类型来控制好封尖药剂的使用量,切不可以同一标准进行封尖处理,避免其出现贪青晚熟或者棉铃干枯掉落等情况,需要加强对于封尖肥水综合配套技术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封尖质量,保证棉花封尖处理的科学性以及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龚照龙, 于可可, 梁亚军,等. 棉花封尖管理技术[J]. 中国棉花, 2020(10).
[2]张晔. 棉花膜下"一管四行"滴灌工程设计探讨[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9, 000(002):16-19.
[3]贾朝麟. 棉花一膜三管滴水匀墒出苗结合栽培技术研讨[J]. 农家致富顾问, 2019, 000(010):9.
[4]张晔. 棉花膜下"一管四行"滴灌工程设计探讨[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 000(002):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