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8期   作者:陈淑萍
[导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
        陈淑萍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西青300384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起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本文对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发展现状;研究
        引言
        为了让剩余浮浆自行流入模板顶端,达到新混凝土与原结构混凝土充分融合的效果,要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上进行凿毛,将斜模板安装在符合高度的顶端上。
1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1950年从苏联等国家学习引入工业化建造方式开始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发展初期(1950~1978年)、发展起伏期(1978~1998年)、发展提升期(1999~2010年)、快速发展期(2011~2015年)、全面发展期(2015年至今),其间受当时技术、工艺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曾经历了一段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2015年开始,我国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进入全面发展期。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地方政府纷纷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规划,装配式建筑按三类地区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2017年至2019年,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47.2%、46.8%、47.1%。其中上海市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444万m2,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86.4%;北京市1413万m2,占比为26.9%;湖南省1856万m2,占比为26%;浙江省7895万m2,占比为25.1%。江苏、天津、江西等地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均超过20%。重点推进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推进进展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基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
        2.1混凝土的现场浇捣方式依然还是一种现代化的作业方式
        混凝土在工地现场搅拌已基本被淘汰,混凝土浇筑方式全部改由工厂集中搅拌、车辆运输、再现场泵送。从生产、运输、泵送,再到现场浇捣,已全面实现工厂化、机械化。与现场搅拌相比,没有砂、石子、水泥等原材料堆放及废水排放等环境污染,也解决了现场搅拌时工人劳动强度高、劳动效率低等问题。直至今天,混凝土(预拌+泵送)的现场浇捣方式,仍然是一种现代化的作业方式。
        2.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或现浇,并不是一对矛盾,完全可以互为补充
        把现场需要大量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撑的部位,拆分成预制构件,转移到工厂制作,再运送到现场吊装就位。对于钢筋绑扎量小,或不需要模板支撑的部位,仍宜采用现场混凝土泵送浇筑方式。例如,预制叠合楼板,下皮的预制板兼做模板,上皮再叠合现浇层。同理,还有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墙板、预制空心柱等。叠合楼板,可省去大量的现场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撑工作量。现浇层叠合后,叠合楼板的刚度与传统现浇楼板的刚度一致,与周边梁或墙体连接牢固。需要更新观念的是,要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理念来统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凡是符合产业现代化要求、具备产业现代化特征的任何建造方式,只要能“两提两减”,即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减少用工、减少污染,都应该加以应用,协同发展。


        2.3预制与现浇的结合,更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由于受道路条件及运输吊装能力的限制,预制构件的尺寸并不能太大、重量也不能太重,把手工作业量小、方便混凝土泵送浇筑的部位仍留在现场进行,一方面可减少预制构件的重量,降低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吊装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并没有降低工厂化、机械化的总体占比。特别是在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更有利于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水平和竖向接缝必须连接可靠,采用现浇连接方式,更能保证在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出现破坏,不发生连续性倒塌。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重点
        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外墙防水施工,施工单位应突出“优先导水、防水辅助、防排结合”这一设防工作根本准则。利用科学设计、制定排水路径的举措方法,导出已渗透于接缝中的水,搭配添设排水系统,防止自然水不断渗入室内。针对性使用水流基础的“自然垂流”定律,对墙板接缝样式设置为“内高外地”企口型。强调减压空腔,预防水流受毛细效应大量倒吸于室内。除混凝土形式化的防水方式外,施工单位还可运用橡胶质地的止水带及密封胶,保证预制墙板整体密封防水系统的稳定运转,实现高质的防水施工。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
        4.1组织措施
        一是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以工程项目总经理为统一管理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各下设部门、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工种、职务明确划分质量管理责权范围,保证工程全部施工环节、流程有序推进;二是承办工程施工培训活动。邀请装配式领域权威学者或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主讲,组织工程管理、技术、施工、设计等部门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深度理解、纯熟掌握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多样知识,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定期举办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鼓励各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踊跃分享施工实践心得、体会,深层次分析、探究施工建设、质量管理中潜在的漏洞、不足等问题以及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案,确保装配式工程总体建设成效;四是将技术交底高质落实。在工程建设各环节、项目工作正式开展前,应要求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积极配合前期调研、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后续施工工作顺利竣工。
        4.2管理措施
        一方面,应提升工作人员管理强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设计、技术、施工等部门人员强化管控,确定其持有基本的相关职业从事资格;另一方面,需加强建材、构件的评定、检验。应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预制构件等核心原料、机具、部件的质量规格、运转性能着重把控,使其可在施工中多角度发挥自体优势效用,增长工程施工整体成效。此外,还应注重机械仪器的日常管理,需对其定期检修、保养、维护,增强设备使用实效性,间接保障工作人员施工安全。
        4.3节点衔接
        在节点衔接处绑扎钢料前,施工单位首要任务应为深度解读钢料规划、布置图纸,科学设计、安排绑扎工作具体工序;强化作业区钢料绑扎管控,规定工作人员需依托技术规程进行实际施工操作;而在节点部位执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施工单位需重视混凝土基本流动性,振捣工作则应选取体积适当的震动棒,提高混凝土浆体均匀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的质量,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建筑平面的稳定性,建筑施工程序的规范性,响应了国家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号召。因此,企业应深入探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应用,提升技能水平,减少企业建筑投资成本,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灵通.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J].居舍,2019(28):4.
[2]霍建梅.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J].江西建材,2019(01):9-10.
[3]毛宁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分析与控制对策[D].福建工程学院,2018.
[4]陈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造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雷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