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测定湿式消解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梁嘉恩
[导读] 在土壤内含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一些物质的存在对生物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梁嘉恩
        东莞东正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在土壤内含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一些物质的存在对生物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重金属就是此类典型的物质。为了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实现有效的消解,文章就主要通过探讨湿式消解法,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来对土壤中铬、铜、锌、镍含量进行测定,并和土壤的标准物质数值实施对比,得知铬、铜、锌、镍最适的消解温度,从而有效满足土壤的重金属检测要求。
        关键词:土壤检测;重金属;消解处理;处理方法

        前言:在新时期环境下,由于食品和人们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也是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土壤作为很多食品生产的营养物质供给载体,土壤条件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性,因此这就需要做好对土壤内重金属测定工作。在对土壤内重金属测定中,消解前处理是关键的环节,而在消解前处理中又包括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等方法,文章就仅对改进的湿式消解法来对土壤实施测定和比对,来分析其具有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仪器:日本岛津AA700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格丹纳温控电热板,电子精密天平。试剂:硝酸GR、盐酸GR、氢氟酸GR和高氯酸GR。
        标准物质:GBW07403(GSS-3)、GBW07404(GSS-4)、GBW07405(GSS-5)
        1.2标准中的湿法消解法
        准确称取0.200-0.500 g试样,放入50ml体积聚四氟乙烯的坩埚内,通过水润湿后再加入10ml的盐酸,并放到通风橱内的电热板上以90~100°加热,让样品实现初步地分解,等到蒸发约有3 ml时,加入硝酸9ml,加盖加热至无明显颗粒,加入5~8ml氢氟酸,,开盖,于120°加热飞硅30min,稍冷,加入1ml高氯酸在150~170°加热至冒白烟,且要对坩埚经常摇动。若坩埚壁上出现碳化物,再加1ml高氯酸加盖继续加热至碳化物消失,开盖再加热至呈不流动的珠状,加3ml的硝酸溶液(1+9)温热溶解残渣,全量转移到25 ml的容量瓶内,摇匀静置,等待测定。
        2.湿式消解法的探讨
        2.1对消解温度的改变
        在国标HJ 491-2019中,主要以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的全分解法。
   第一步加入盐酸,其目的是进行初步分解。第二步加入硝酸,其目的是溶解土壤消解后生成大量无机盐结晶物。第三步加入氢氟酸,其目的是破坏氧化硅的晶格结构,使重金属元素析出。第四步加入高氯酸,其目的是破坏土壤中的有机成分。
        根据国标来调节温度,第一步和第二步温度为100°,第三步温度为120°,第四步温度为170°。标准物质的测量值如下表:
  
       
        对比可得,标准物质中铬、铜、锌、镍基本不在标准物质的标准值范围内。为此,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元素调整消解温度。
        温度的选择主要考虑这几个因素:1.酸的熔点;2.聚四氟乙烯的熔点;3.温度过高不利于硅酸盐消解。经过多次实验得出铬、铜、锌、镍的最适温度。如下表:
       

取标准物质GBW07404(GSS-4)和GBW07405(GSS-5)各6份,一共3组,分别在铬、铜、镍最适温度下消解,取标准物质GBW07403(GSS-3)和GBW07404(GSS-4)各6份,在锌最适温度下消解。测量出结果如下表:
                            
                                
                                
              

        2.2对消解的时间控制以及现象的观察
        土壤消解过程中除了温度控制,消解时间的把握也非常重要。标准HJ 491-2019中主要是通过消解过程中的主要现象来确定时间的,这不容易被掌握,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有可能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因此,本人对国标中的一些规定作了改动和细化:
        ①初步分解中的消解时间不宜超过2h;②飞硅过程中每隔10min左右摇动一下坩埚;③开盖驱赶高氯酸白烟时间控制在1.5h内,温热观察呈不流动的珠状即可。消解液消干会导致结果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防止分析容器被污染
        作痕量重金属分析时,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分析容器被污染了,对检测结果又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完成后马上对容器进行清理,用超声波设备进行初步清洁,再使用(1+4)硝酸溶液浸泡1-2天,最后用超纯水清洗及沥干。
        3.结果分析
        根据不同元素,改进了湿式消解法中的消解温度,对标准物质进行测量,测量值均在标准物质已知值范围内。
        
        结语:在本次实验研究中,根据HJ 491-2019的湿式消解法探讨出土壤中铬、铜、锌、镍的最适消解温度以及大致时间详细记录,对检测人员的消解时间把控以及实验过程了解等提供便利。通过此实验改进的消解方法对土壤样品中铬、铜、锌、镍含量的测定,得到实验数据有着很好准确度,不仅能够满足实验以及质控的要求,还提升了检测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HJ 491-2019 土壤和沉积物 铜 锌 铅 镍 铬的测定
[2]申礼鹏, 谢毫, 陆春辉,等. 测定土壤中铜的前处理方法比较——微波消解法和湿法快速消解法[J]. 能源环境保护, 2018, 32(002):45-46,42.
[3]石奥.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时前处理方法的改进[J].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6(4).4-7
[4]郑红艳, 郭雪勤, 朱志勋,等. 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测定中不同前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比较[J]. 广东化工, 2017, 44(016):242-244.
[5]罗艳, 陈志伦, 许锡娟,等. 茶叶土壤中重金属定量检测前处理方法的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01):14-18.
[6]谭丽萤.谈样品处理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土壤中重金属镉、铅的影响. 食品安全导刊,2017.04刊中 总第16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