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雨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31
摘要:针对25型客车侧顶板局部轮廓度不达标的情况,分析了车顶结构存在的不足,在160公里动车组项目上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了侧顶模块结构,通过强度计算和现车试制进行验证,完成设计优化。
关键词:铁路客车;车体结构;侧顶;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不断发展,不仅要求列车舒适快捷,对车辆的美观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时速160公里动车组(浦镇公司生产)设计时采用了25型车的直车体断面,侧墙位置为平面,墙板平面度容易保证,但是车顶两侧的圆弧结构在生产时容易超差,需进行结构优化。
1、25型客车侧顶结构介绍
25型客车车顶为板梁结构,在车顶反装工位,先定位顶板,弯梁、纵梁经工装夹具定位压紧后,与顶板组焊一体,形成骨架蒙皮结构。
车顶两侧顶由侧顶板、侧顶弯梁及车顶边梁组成,如图1所示,因结构限制,此部分一直通过散组装的方式成型。侧顶板为辊弯件,侧顶弯梁为帽型断面压制件,两者接合面都为车顶圆弧。由于零件成型工艺的限制,两零件轮廓度存在制造误差,侧顶弯梁与侧顶板组装时,两圆弧贴合面部分位置存在间隙,通过弯梁上的塞焊孔组焊后,此间隙造成侧顶部位侧顶板的轮廓度降低,顶板外表面局部出现凹凸不平。同时,在圆顶与平顶拼接位置,由于结构断面突变,造成侧顶板拐点位置(图2圈中所示)应力集中,造成此位置焊后易发生塌陷,效果难达预期。25型车侧墙油漆后平面度可以达到0.5mm/m,但是侧顶板焊后轮廓度部分位置超过2mm/m的制造误差,油漆后顶板出现的凹凸会更明显,降低了整车外观质量。
现有的侧顶结构,因结构的限制,存在以下不足:1、产品外观质量不理想,即侧顶位置的直线度、面轮廓度达不到要求;2、采用散组装方式成型,模块化程度不足,制约生产效率;3、只能在车顶胎位散装,无法针对侧顶各零件制作专用的工装夹具,制约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2、侧顶模块方案介绍
160公里动车组重新设计了侧顶结构所涉及的侧顶板、弯梁及车顶边梁等零部件,车顶边梁由角型折弯件改为辊弯件,结构断面如图3所示,相比原角形边梁,增大了边梁的断面,提高了车顶结构的整体刚度,上下接口位置设置了凹槽,保证墙板搭接后外表面平整。在平顶、圆顶拼接处增加纵梁(见图3),形成侧顶模块框架结构,组装时方便吊装,并提高了侧顶的整体强度;同时更改了侧顶模块与中部端顶的连接方式,更改原结构中中部端顶弯梁的结构,使平顶的侧顶部分与圆顶的侧顶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强度,有效地解决了此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25型客车在平顶圆顶结合位置,因局部应力较大,车体内外都增加了补强结构,使结构复杂化。经过结构优化之后,车顶的刚度及强度提高,静强度计算结果表明,车顶最大应力点还是出现在此截面突变处,但最大应力小于车体材料的许用应力,无需增加补强即可满足要求。
侧顶模块化的结构,可以在生产时使用工装夹具保证尺寸,使产品精度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重新设计的顶板与弯梁,经工装压紧后,贴合严密,解决了顶板轮廓度超差的问题。没有了原反装胎位的限制,可以实现各个角度的焊接,提高了焊接质量。侧顶模块装车后,直线度、轮廓度都有较大提升。
3、结论
通过对25型车侧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了车体刚度及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改善了车体外观质量。已在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上成功运用,可作为其他铁路客车项目的参考。
[1]王卫.25型客车的模块化研制.铁道车辆[J],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