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登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大桂山林场 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进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国有林场传统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不适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够重视,优化营林生产技术已经成为了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营林生产的基本概述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国有林场营林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营林生产技术措施,希望可以给广大国有林场的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国有林场;营林生产;问题;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林业资源的储备与生态环境建设两者平衡发展成为了许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林业的生产与建设上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林业质量不高、生产观念落后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因此,国有林场的发展必需要加强营林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完善与应用,进而改变过去传统粗放式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1]。
1 营林生产的基本概述及其重要性
1.1 营林生产的基本概述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林木生产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市场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提高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能做到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此时就需要人们转变传统的生产意识和管理观念来进行林场营林生产技术改造。所谓的营林生产,其实就是要人们摒弃传统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造林以获得更高效益的一种林业生产及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了选种选地、整地播种、造林和营林抚育等多个工作环节。
1.2 营林生产的重要性
营林生产是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首先,林业资源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通过有效的营林造林措施,提高林业资源的生产品质及效率,可以很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其次,营林生产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调整及保护,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确保人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产及生活。
2 国有林场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营林生产不被重视
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而言,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对于林业生态保护来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地力衰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营林生产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对于林场的营林管理工作,依然采用的是“旧传统,旧思维”去管理及解决营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人们更多地注重单方面砍伐树木所带来短期极高的经济效益,对林场实行大面积的全伐,砍伐过后又没有及时地进行补植,或者做好伐后的有效营林管理工作,使得林场的林业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最终,林业资源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一边是优质的林业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另一边是市场林业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了林场营林生产陷入困境
2.2 营林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国有林场普遍存在营林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这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机制不活和林场管理专业型人才缺乏等因素有关。首先,管理体制不完善表现为国有林场的经营单位政策性很强,大多数只是单方面地去监测造林总量,并不重视林场的管护工作,林场营林工作渐渐被弱化,林业资源的质量也就下降了。其次,经营机制不活使得林场营林管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生产上或管理上的问题时信息传递阻塞、不及时,不能做到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
再者,国有林场用工制度比较死板,缺乏大量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营林技术得不到提高,这也给林场的造林质量及生产效率造成了不良影响。
2.3 管理保护工作不到位
对于国有林场来说,除了前期的种植及抚育工作以外,林场营林的整个过程都要有良好的管理与保护工作[2]。但是,管理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加上管理人员工作不积极、管控力度不够等,都会导致我国国有林场营林工作不能有效进行,林场的管护工作也就不到位,比如:对于乱砍滥伐现象不能及时地发现与控制、林场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时也不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手段、林地的施肥、追肥、整地及除草等工作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等,这些都会极大地降低国有林场的营林质量。
3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营林生产技术措施
3.1 重视林场营林生产技术的运用
在国有林场营林工作中,要重视营林生产技术的运用。首先,要加强营林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改变营林工作人员传统的营林造林意识及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营林造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区域树种的均衡栽培。其次,要确保良好的生态联系,对林场宜伐的林木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间伐,避免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发生,及时补植受损的林木,并做好施肥除草等工作的安排,争取早日恢复好林场林木的原有水平。最后,对林场的林业病虫害进行有效的管控与治理,加大日常抚育力度,使林场的植被情况日渐良好,提升林区的生物种群及数量,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进而做到林场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提高营林生产的科技水平
国有林场传统粗放的造林技术不仅使林木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而且所培育出来的林木质量也相对较低,很难满足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进而减少了国有林场的营林效益。这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机制不活等因素有关外,也与林场的生产效率不高有关。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林场的营林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林场过去传统的营林生产方式仍然大量采用人力畜力的方式,机械化水平很低,生产效率不高。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的营林器械,主要包括了种子采集、种子处理、育苗、林地清理、整地、种植、幼苗抚育、森林抚育及采伐等方面的器械。将这些先进的营林器械应用到营林生产中,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营林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国有林场的快速发展[3]。
3.3 强化林场营林的管理及保护力度
在林场的营林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林场的管护及监督工作,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国有林场的营林质量。首先,对林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有更高的要求,明确每个人具体的任务和职责,加强林场的巡护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其次,细分林场管护工作的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奖罚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避免营林管理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发生。最后,加强林场营林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营林质量。
结束语
国有林场的营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林业生产的基础。目前,对于我国的国有林场来说,营林生产还存在不被重视、技术落后和管理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新时期国有林场的建设,必须重视林场营林生产技术的运用,提高营林生产的科技水平,还要强化林场营林的管理及保护力度,从而保证国有林场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提升林业的质量,以此来促进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艳. 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面临问题及应用分析[J]. 种子科技,2020,38(3):96-97.
[2] 王德志. 浅析国有林场营林技术措施[J]. 现代园艺,2020(8):217-218.
[3] 朱谙梅,李春龙. 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分析[J]. 现代园艺,2021,44(1):182-184.
作者简介:梁登声(1992-),男,汉族, 广西玉林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