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盛云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上思分场 535500
摘要:森林资源的培育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国有林场为背景,通过对米老排(又名“壳菜果”)的形态、生长环境等多方面的考究,介绍其在引种、育苗、造林的研究发展进程,并结合人类目前已知的研究成果,对米老排在改建防火林带、园林绿化、材料用材等方面,挖掘其开发利用的可观前景。
关键字:米老排 开发利用 国有林场
米老排,又称为壳菜果、三角枫、山桐油、米显灵、马蹄荷。米老排普遍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其干形通直,枝条较细,叶子肥大嫩绿,营养成分较高,适用于制作家具、纸浆等,也可作为一种饲养原料供给牛羊猪等牲畜食用,另外,其分泌树脂的化学成分含有较高的含油量,是重要的油脂资源。
一.米老排的主要特性
1.1 米老排的形态特性
整体上来看,米老排是一种常绿乔木的树种,树枝高达30m,小枝粗壮,无毛,节膨大,有环状托叶痕。叶革质,阔卵圆形,全缘,或幼叶先端3浅裂,长10-13cm,宽7-10cm。肉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单独,花序轴长4cm,花序柄长2cm,无毛;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6个,花柱长2-3mm,柱头有乳状突。蒴果长1.5-2cm,外果皮厚。种子长1-1.2厘米,宽5-6mm,颜色呈褐色,且有光泽,种脐呈白色状。
1.2 米老排的生长环境
米老排是一种喜温热的树种,要求年平均气温20-22°C,最冷月平均气温10.6-14°C,极端低温-4.3°C,但有一定的抗寒性,目前主要分布于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的东南部、广西的西部、广东的西部、浙江、福建和江西等省也有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米老排幼林主要在5月、9月的生长量最大,月生长量与月均气温相关性显著,6~15年生长量最大,15~17年生长量达最高峰。
1.3 米老排的生物性能
一般来说,米老排作为速生树种,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生态功能,而且可以作为防火林带的主要防火树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自然生态效益。米老排属于常绿乔木,能够发挥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优势,改善生态环境。米老排树叶呈阔叶状,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更加显著,既利于促进环境中氧气含量的提升,也能保持环境湿度,营造良好的造林地环境,更有利于改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
(二)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在米老排林下凋落物中,树叶腐烂速度较快,树叶中的有机物进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另外,凋落物覆盖于林下土壤上层结构,能够起到较好的储水和蓄水作用,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养分的吸收。在米老排造林地可移植其他树种,如马尾松等,提高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三)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米老排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抵御不良气候环境的作用。
二.米老排的研究进展
2.1 米老排的引种
20世纪,米老排被福建省引种,现已被列入福建省珍贵的造林树种,这几年也陆续在全省各地推广。通过引种的方式,可以试验出米老排适合怎样的生长环境,为后期的育苗造林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地位于广东的国有林场,调查统计后发现:米老排适合在阳光充足且土壤肥沃的立地上生长,且林地腐殖质层增厚、变松,这就说明米老排适宜在广东北部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2.2 米老排的育苗与造林
苗木是植树造林的基本物质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果。因此,培育出优质的苗木是首要任务,同时,根据经营目标和立地条件,去筛选出适宜的苗木规格,也能有效提高造林的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随着米老排引种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苗木质量,培育优质的苗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米老排实生苗为对象,以6个月、12个月两个培育周期为例,通过试验评价其在造林后的生长表现。
2.2.1试验地概况
本次试验地以广东一国有林场为主,地形大致呈小山丘状,地势较为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9℃,年平均降水量1460mm,土壤主要由花岗岩发育而成,土层厚60cm以上;土壤pH值4.8、有机质30.44 g/kg、全氮1.20 g/kg、全磷0.40 g/kg、全钾27.92 g/kg、碱解氮120.80 mg/kg、有效磷2.59 mg/kg、速效钾98.14 mg/kg[2]。
2.2.2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培育米老排实生苗的种子来源广东引种的米老排,种子经 10℃低温储藏后,分别于2017年2月和8月,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113° 17’E,23°08’N)苗圃进行播种育苗。
2017年8月培育的苗木(I苗),到2018年3月为6个月的育苗周期,根据调查显示:此时的苗木苗高在80cm左右,地径约0.73cm,叶片数约7.4片,高径比约109.8%;2017年2月培育的苗木(Ⅱ类苗),到2018年3月为12个月的育苗周期,根据调查显示:此时的苗木苗高在40cm左右,地径约0.45cm,叶片数约6片,高径比约88.4%。
(二)试验设计:根据试验地的地形,大致将试验地分为4个区组,每块面积变化范围为 0.40-0.53公顷,同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每个区组栽植两种规格苗木各200株以上。
(三)造林时间与方法
第一步,造林可以选择在2018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造林前一天,需要沿等高线进行穴状的整地,清除所有杂灌,同时将所有苗木淋水,而后剥袋将每一株苗木栽植于穴中,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尽量带好土球,不伤及根。每株苗木的行距为3m*3m,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每穴施磷肥0.25kg。需要注意的是,移栽时穴要挖大,苗木放入后根
系要舒展,同时踩紧踏实,根部土培成馒头型,如遇干旱要浇定根 水。
第二步,在2018年8月份开始对苗木进行除草、培土、看管等,每株施肥0.15kg。
米老排受病虫害的侵袭较少,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球毡病、炭疽病、刺蛾和灯蛾等。在米老排的造林过程中,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工作,在造林地处理时阻断土壤中病虫害的影响,进行造林地土壤的消毒灭菌。
首先,在幼苗移栽培育期间,由于生长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米老排短期生长不适应,所以该时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也较为重要。在防治虫害方面,刺蛾、灯蛾等可以选择药剂防治或物理防治,使用敌百虫800~1 000倍液进行药物喷防或者黑光灯诱捕等,都能够起到防治虫害的作用。另外,在米老排移栽种植期间,可能受到球毡病的影响,可以在移栽期进行烟雾剂防治,或采用三氯杀蜡醇进行药物喷洒防治。当确定植株受病害影响时,需要及时剪除病叶,从源头控制病害。病虫害防治除了做好预防管理与药物防治以外,还需要做好造林密度管理,保持造林地内良好的造林密度,增强通风透光率,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米老排生长期内进行林分密度控制,修剪树枝,也能够改善林分密度。因此,病虫害防治需要贯穿于米老排造林的各个阶段,保持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利于提高米老排造林优势。
第三步,在造林8个月也就是2018年12月底,在每个区组的中间位置,分别对6个月培育周期和12个月培育周期的两种米老排实生苗,在20m*20m的范围内,调查两种规格中米老排的地径和高度,并分析米老排的造林保存率、母株地径、母株高度等。
三.米老排的开发利用前景
3.1 米老排可用于防火、园林绿化
首先,米老排的育苗、种植过程都相对简单,这也就使得它可以成为华南、西南地区等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其次,米老排的形态较为通直,枝繁叶茂,作为市政公路两旁行道树或用于园林绿化也是可取的。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有计划地在原产地周边地区开展引种试验,进一步挖掘米老排适宜生长的潜在区域。
3.2 米老排可用于人工林木材
目前,用于人工林木材的主要以阔叶材为主,用于制浆造纸较多,直接用于结构用材的较少;米老排是一种优良速生用材的树种,可以考虑作为结构用材。
四.结论
综上所述,米老排育苗容易,造林容易,对所生长环境要求并不高,且在防火、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用于牲畜饲料、人工林用材等多方面都有其可施展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将其普及到更多适宜生长的环境,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正暾.王顺峰.姜仪民.莫家兴.米老排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广西农业科学.2009.
[2]赖旭恩.邓文剑.陈朝黎.杨锦昌.不同培育周期米老排苗木造林效果分析.[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0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