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8期   作者:孙文文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大气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孙文文
        山东惠利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大气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因此,人们需要强化对污染的科学监测,掌握真实的数据信息,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大气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处理探讨
        引言
        大气污染危害极大,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如何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防治力度,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大气污染监测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开展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对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监测方法,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大气污染防治效率。
        1大气环境监测的作用
        ①提供大气污染科学防治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离不开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良好的大气环境监测能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数据,使其更具合理性。新时代,我国更加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只有实施科学防治,才能保证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与效率。准确的数据是科学防治的基础,只有掌握准确的数据才能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成因及现状,从而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治策略。② 创新大气污染防治的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人们必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减少大气污染问题的出现频率,这需要借助先进的环境监督制度,以准确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报告构建良好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并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开监测数据及治理措施,让大众能够清楚掌握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同时引导大众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以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的方式支持大气污染治理。
        2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探讨
        2.1为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要肩负起大气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构建起全方位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和架构,做好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和监督落实工作。在污染监督监测方面,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体系开展严密扎实的污染情况实时检测,通过卫星、北斗定位系统开展天基领域的宏观侦测,通过无人机、人工飞机巡测方式开展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通过地面人工站点采样分析开展详细点位监测,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响应机制,对于异常的监测指标要及时的报送相关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并开展深入的调查和后续的处置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健全完善大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把污染防治作为红线和底线性要求,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标准体系,加大污染行为的惩戒与处罚力度,强化法律的运用落实,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建设,加快环境保护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处置进程。在监督责任落实方面,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各方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同时要落实好中央环保专项督查工作,加大环保执法的审查审计,坚决把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实到位,对于不履职尽责的责任主体要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2.2固体颗粒物
        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性质较为复杂,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固体颗粒物附着大量的有害物质,一旦吸入体内,就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此外,如果固体颗粒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有害物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强化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监测和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固体颗粒物的监测内容有颗粒组成、降尘量、可吸收颗粒浓度和细颗粒物浓度等。其常用的监测方式是重量法:把样本空气放入切割器内,对那些大于参考直径的颗粒进行分离,然后把小于参考直径的颗粒吸附到恒重滤膜上,然后对其浓度和质量进行测定。


        2.3构建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我国应当全面构建自上而下的全层级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打造全层级覆盖的国家级大气数据管理体系,以便调取、分析、分享地方监测数据,为国家级、地区级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颁布及实施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大气具有流动性和非独立性,我国要构建跨地区的横向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以应对突发的大气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地区环境监测机构要依据相关标准,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网络,强化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力度,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大气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将管理落到实处,使监测发挥作用,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当前,要创新大气环境监测方式,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技术,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2.4做好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是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控的有效措施。通过有效的宣传培训指导,让公众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及技术都有了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自觉的从自身做起。首先可以通过在社区、单位、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开展各类环保讲座等形式扩大宣传的范围,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联合各级学校组织环保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线上宣传,例如出品各类环保纪实的纪录片,在知名的网络平台上去邀请环保专家、公众人物等做相关的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开发相应的低碳环保应用程序,比如健步行软件,既能帮助大众去强身健体,也能实时显示减少机动车使用后所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贡献。最后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环保法规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在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上,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的讲座、影视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宣传,让公众知晓危害大气环境的法律后果以及对社会他人和自身的严重危害,强化大气的保护理念,从身边做起,做大气防控与生态建设的践行者。
        2.5工业布局优化,提升绿化效果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求各部门进一步重视工业优化发展,控制热电厂数量,并将其尽可能布置在郊外人口较少的地区,以降低对居民的不利影响。此外,应加大绿化力度,植树造林,通过对自然生态的改良,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治理,有效地降低污染。绿化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素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大气环境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除污吐新”的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之一。植树造林,其枝叶不仅可以降低风速,使其夹带的颗粒物沉降在地面上,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部分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确保现有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加城中的绿化面积,增加公园,树林的数量和面积,以及对东部开发的同时加快其绿化建设。
        结语
        大气环境监测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不准确、不及时、不科学的大气环境监测会直接影响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选择与落实,降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效果,造成不可估计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意识,构建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强化大气环境监测管理,增加大气环境监测投入,有效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海.基于国家环境审计视角的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研究[J].财会通讯,2020(7):115-119+168.
        [2]周韬.探究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一评《环境丁程技术基础》[J].电镀与精饰,2020,42(3):54.
        [3]姜丙毅,庞雨晴.雾霆治理的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4(7):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