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杰1魏宇奇2史晓东3付岩鑫4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学工程部 黑龙江省 161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准确度越来越高。医疗设备是实施现代临床医学、医疗实验与医疗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并进行有效处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展开探讨。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引言
在进行医疗设备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对医疗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但是现阶段很多医疗机构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开展工作,导致这项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医疗机构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导致设备最终出现了损毁的情况,给医疗机构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1医疗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1.1信息化水平落后
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设备管理人员无法获得设备维修、定期保养和设备隐患预警报告;医院管理层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包括维修记录统计、零备件更换统计及人工统计等,医院做决策时带来很大困难,无法做到对医疗设备动态、全面、系统的管理。
1.2选型决策过程不严谨
在采购立项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需确定采购设备的主要功能、性能参数;一般通过外出调研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来确定;其有效性、合理性往往因受到工作人员个人能力、经验的限制,而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持。
1.3设备管理和质控不规范
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例如呼吸机、除颤仪和监护仪等不仅要求完好率达到100%,还要做好设备质控;此类设备在维修完成后必须做质控检查,由于质控设备和人员的缺失,仅有部分设备在近期开展,医疗设备引发的不良事件还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部分设备预防性维护不到位,没有完整的保养体系,故障频发,引发使用科室不满。
2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
现阶段很多医疗机构内部使用的计算机平台环境比较落后,为了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还要保证质量能够兼容系统的运行环境。因此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建设时,主要的目标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解决。在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集成开发的模式,利用相关的平台进行主体程序的开发,还可以完善系统的功能。在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业务的需求和系统的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系统可以采用客户或者服务器的结构模式。CS模式属于两层架构的系统。第1层可以在客户机的系统上显示界面和业务的逻辑,第2层可以通过网络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结合。和传统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相比较,新型的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交互性能更强。在新型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更加完整。在对界面进行设计、错误进行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且程序的各个功能和模块可以进行自由的切换。在每台客户机上用户都可以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共享,而且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录入和查询。在医疗机构内部局域网的环境中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运行需求,在进行编程时可以选用新型的软件工具从而对数据库进行开发。对于一些常用的大型数据库来说存在专用的接口,可以利用强大的数据窗口功能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操纵,实现系统的建设。
3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流程
3.1医疗设备的采购
首先由需使用设备的科室以电子或纸质方案的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内容包括设备的名称、应用范围、采购预算、安装条件、应用人员、资金预算、经济效益等,相关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即组织调研,对采购申请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论证,论证可行后即可批准采购,然后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在此阶段,科室的采购申请、采购计划、招标文件、采购合同等均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作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
3.2设备招标采购平台
使用科室提交设备采购申请,设备采购申请采用电子化表单,主要包含设备名称、预估价格、推荐品牌型号和申请理由,然后提交至设备采购部门,设备采购部门要做好前期论证和立项工作。设备采购论证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技术论证和效益论证,可行性论证包含:准入资质及标准是否具备使用该设备的资质、有无相关准入标准规范、现科室人力是否满足新增设备要求、人员是否有上岗操作资质、新增设备对空间场地需求多大、是否有能满足的空间、新增设备是否需要新增工作流程。技术论证包含:是否是省重点专科必备项目、适用病种、年工作量、医院现有该设备总量、维修状况、购买时间、既往动用率、该设备作为科室新增使用还是替换原设备使用、该设备在行业内排名、品牌、口碑、官方排名、该设备可开展技术项目、同级别医院设备使用情况、该设备是否能够收费和报销。风险评估包括:设备审批和项目收费风险,空间规划和环境评估风险、附加成本风险比如指定试剂、系统兼容等、投资亏损风险。
3.3医疗设备维修的动态跟踪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科室可采取电话、登录维修平台等方式报修医疗设备:(1)由使用科室提交维修申请,注明设备的序列号、型号、名称、使用科室、故障等;(2)由系统管理人员将报修情况记录在报修记录表上;(3)由工程师现场排查设备故障,若无法自行维修,可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返厂;(4)若设备无法当日返厂,工程师应告知系统管理人员,由系统管理人员将设备的维修进度记录在报修系统中,并经电子屏展示,实时跟踪设备的维修进度;(5)维修完成后,应再次检查设备质量,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3.4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的档案管理
该模型下的设备档案是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生成的,相较于事后补录,更真实、可靠;同时,还包括了从采购立项到设备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资料,能够完整描述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全部过程,档案更完整,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各阶段管理活动档案零散分布的问题,为支持本单位的医疗设备管理活动实施、改进及科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来说,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全生命管理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应用效能,提高这些设备的使用率,从而为医疗机构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在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融合过程控制理论,在对医院工作人员普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保证各个部门都能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对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促进相关技术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芦铭,卢平,蒋协远,吴新宝,李春光,杨旭波,张宜国.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1):120-124.
[2]山其君,周力.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09):121-123+135.
[3]蒋友好.基于HRP系统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42(04):309-312.
[4]李贝贝,魏建新.基于信息化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浅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