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远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山东 禹城 251200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人为等原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以北方某县级市2021年4月25日至5月1日生态环境中大气重污染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一、空气重污染预警响应分级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为重度污染;在301-500为严重污染。依据空气质量预报,同时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分为四个预警级别,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预警四级、预警三级、预警二级、预警一级,分别用蓝、黄、橙、红颜色标示,预警一级(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四级(蓝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重度污染;预警三级(黄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严重污染或者持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预警二级(橙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交替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预警一级(红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
二、空气质量回顾
2021年4月25日至5月1日,县级市PM2.5、PM10、SO2、NO2和O3_8h平均浓度分别为32.1μg/m3、108.3μg/m3、12.6μg/m3、25.7μg/m3和110.9μg/m3。空气质量等级分布为1天优,5天良和1天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4天)和O3_8h(2天)。27日为轻度污染,受沙尘天气影响,其首要污染物为PM10。总体来说,本周空气质量较上周有所下降,PM10和O3依然为最主要的污染物,在继续关注粗颗粒物污染的同时,应持续为治理臭氧污染发力。
整体来看,NO2浓度的波动较为明显,高值均出现在夜间至第二天上午,这与夜间柴油货车排放增多以及二次转化消耗较少有关。三站点中,站点1和站点2NO2浓度高于站点3,峰值出现频次较多,且出现时间较为密集。27日18时至28日6时及29日18时至30日12时NO2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夜间站1和站点2浓4度高值均较为明显,且上午的高值时段内三站点浓度均较高,要特别加强该站点夜间柴油货车的运输排放管控和夜间烧煤作业排放管控。CO浓度值来看,4月25日上午至27日中午级29日下午至30日下午,三站点CO浓度波动最为明显;其余时段CO浓度站点间差异不大。整体上站点2和1站点出现CO浓度高值及突增现象多于站点3。总的来说,三管控站均出现较明显的峰值现象,尤其是站点1和站点2出现的CO浓度高值,应加强省控站点周边CO排放源的管控,尤其是周边企业及交通源一次排放的监管。O3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臭氧浓度均在12时之后达到峰值,且浓度低值多出现在6时至12时。站点1的O3浓度波动最为明显,在18时至次日6时之间也多次出现浓度低值现象。三站点臭氧基本在12时至18时达到峰值,达峰时刻也基本一致,浓度之间存在交通站O3峰值明显大于另外两站点的现象。
夜间O3浓度存在较大差异,站点1浓度相对较低。26日晚27日凌晨及27日晚至28日凌晨O3浓度波动较大,且夜间浓度明显高于30日及5月1日夜间臭氧浓度,主要受伴随沙尘天气的外界传输的影响。随着春季温度日益升高,应加强对本地工厂及道路源臭氧前体物VOCs和NOx等排放源的监管,为春季及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做好充足准备,此外也要防范臭氧的传输影响,尤其针对夜间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现象。
三、预报
根据蔚蓝天气预报,未来几天以晴为主,无阴雨天气出现,
空气质量多为良好,4日5日为优,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5月4日:7℃-25℃、晴、北风4级、空气质量优;
5月5日:14℃-26℃、多云转晴、西南风4级、空气质量优;
5月6日:15℃-30℃、多云转晴、西南风4级、空气质量良;
5月7日:14℃-25℃、晴、西南风3级、空气质量良;
5月8日:20℃-31℃、晴、西南风3级、空气质量良。
四、结论
综上所叙,跟踪气象特征,风速较大时,加强洒水防止地面起尘,减缓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风速较小时,加强对各排放源的管控,对机动车进行相对严格的限行,对工厂企业进行科学监管,减少由于扩散条件不利,造成的污染物累积,同时针对日益显著的臭氧问题,减少本地VOCs和NOx等臭氧前体物的排放,以及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减少臭氧污染的传输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朝辉,宋军亭,张玉胜,郑瑜,宁薇.沙尘与逆温时PM10的变化规律及污染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3(02)
[2]连卓凡.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18(12)
[3]武晓东.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
[4]朱海东,冯云鹏.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
[5]汲奕君,吴建会,孟伟庆,黄译萱.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7(09)
[6]饶永才,魏超,王静怡,李昌龙,印辉.徐州市大气污染成因及重污染天气途径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01)
[7]蒋伊蓉,朱蓉,朱克云,李泽椿.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污染气象条件数值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