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彦君
厦门水务原水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361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背景下,强调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综合提升我国防洪抗旱能力,进而推动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洪抗旱;工程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hasize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in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pro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in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projec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China's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capacity, promote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This research choo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rough the search of the corresponding literature,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cle.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engineering
前言: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区域内水旱灾害频发,抗洪抗灾工程已经成为事关民生发展大计的基础性关键工程。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利信息化的程度在不同地区具有差异性,目前亟须分析现有案例并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发展支撑。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水利信息化及防洪抗旱能力发展具有理论性意义,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1.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1.1基础信息数据缺乏
水利信息化技术建立在水利数据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其具体的数据信息包括区域水体水位数据、区域降水量数据、抗灾补给数据等。由于数据种类涉及主体不同,采集交换单位也不统一,故在信息整体采集过程中基础信息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在将此类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变后有限的有效数据信息无法提供规范化的信息资源,进而导致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推进困难且效率低下。
1.2现有技术渠道闭塞
水利信息化中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主要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与云上信息技术的支持才,水利信息可以实现跨区域共享,在灾害多发处建立的监测站点数据可以在省市区域内得到及时上传,以便各项防汛信息得到有效管理与分派。但由于洪涝干旱灾害的多发区域多位于基层地区,受限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区域差异没计算机网络节点覆盖有限,整体标准化行业尚未形成,此类信息壁垒的形成将极大程度上对防汛抗旱业务信息传输效率造成影响。
1.3技术应用专业性差
现阶段的水利信息化工程虽然已经凭借技术与政策支持建立了一系列的数据库,由于水利信息化工程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其内部仍包含大量的技术因素,但由于种种限制,现阶段的水利信息化工程技术应用基础尚不完善。以遥感技术为例,遥感技术需要搭配地理信息系统与北斗定位系统对于灾害多发地段进行灾前的风险评估和灾后的灾情治理。若想使得该系统正确发挥作用,就要仰仗其内部环环相扣的技术环节,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差异,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软硬件协调与专业人才分配在有效供给方面仍然存在困难。
2.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优化
2.1科学规划数据收集体系
经过科学规划的数据信息管理收集体系是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应用的基础,作为现代化水利治理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体系规划过程中统筹全局、多方考量。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应用中的协同效应,重视信息搜集的整体性、规范性与一致性[1]。其完整体系结构建设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洪涝干旱灾害发生原因的多样性与发生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在实际规划信息收集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人文及自然特点,在信息交通技术较差的区域优先修建信息网络,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带与时段设置观测点使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增强观测力度,用完备的数据信息资源支撑水利信息化的治理工程。
2.2先进技术拓宽共享渠道
受到全球变暖的气候恶化影响,现阶段的旱涝灾害规模较大且危害性较强,改造现有技术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是提高水利信息化治理应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团队而言应当将现有的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探索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运算技术、云上数据管理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并不断与技术研发机构保持合作,通过技术的改良打通防汛抗旱工程中的信息交流渠道,同时也应当利用技术优势建立树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2]。其具体板块设计构成如表2所示。
2.3专业人才支撑信息发展
信息化专业人才是水利防洪抗旱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若想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信息化人才及团队的建设。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在岗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定期举办技术观摩与实践学习活动,提高现有人才对于先进技术设备操作的熟练度[3]。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在毕业季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确保专业人才的引入,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推动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的有序开展。
结束语:防洪抗旱工程中水利信息化应用顺应了现代通讯技术互联共享的发展趋势,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民生大计,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整治洪涝与干旱灾害并深化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本文研究得知,目前其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基础信息数据缺乏、现有技术渠道闭塞以及技术应用专业性差,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三点应对策略:一科学规划数据收集体系、二先进技术拓宽共享渠道、三专业人才支撑信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朱秀群,罗章海.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6):256-257.
[2]夏苏琼,邱月.基于GIS Server的水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分析与应用[J].现代测绘,2015,38(04):37-40.
[3]廖志伟.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2(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