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机制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7期   作者:庄海丽
[导读] 文化艺术能够以自身的独特呈现方式
        庄海丽
        山东省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聊城市 252021
        摘要:文化艺术能够以自身的独特呈现方式,通过连接多种类型的文化内容,而不断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能够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彰显艺术本身的价值与优势。努力通过创新策略的实践应用,而有效促进文化艺术与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以此能够通过传播积极的文化内容,不断提升群众的精神素养。有利于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机制创新。
        关键词:群众文化;全民艺术普及;优化机制
引言
        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促使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中去,充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出更多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艺术作品,丰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形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建设的现状
        1.1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首先,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与管理机制不完善,未能全面调研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现状,不能深入总结群众文化普及的问题,未能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导向管理。其次,政府对社会主体的群众文化服务供给的评估不足,未能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导致群众服务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政府购买群众文化艺术产品的成本过高,未能有效约束市场主体。
        1.2缺乏明确目标
        现在很多相关的文化部门认为,发展群众文化就是给群众营造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让群众自娱自乐。其实,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所以仅仅追求娱乐已经很难满足群众发展的需求,群众还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提升自己对文化的追求及对更高精神的满足。可见,很多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1]。
        1.3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树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均等化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落实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虽然政府在群众文化普及中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存在城乡服务不均等问题。目前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均匀,各区域性水平差距较大,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未能深入基层的问题。例如,有些地区品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广泛地组织社区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但是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不足,乡镇群众文化艺术的创编能力不足,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群众文化艺术影响力不高[2]。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机制创新
        2.1建立以组织活动为主的新机制
        以往群众文化艺术馆都是以创作为主。随着文化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群众文化艺术馆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建立起以组织活动为主的新机制。通过组织活动的开展带动各种艺术活动的创作、培训辅导以及团队建设等。组织活动具有动态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创作具有刺激作用,可以为创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空间。另外,还可以为一些业余的团队提供锻炼的机会,以此有效的激活业余团队的生命和活力,并实现团队水平的提高。
        2.2建立需求为导向的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体系
        首先,应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地市级群众艺术、区县级文化馆与社区(乡村)文化中心(文化)站的开放,形成区域服务机制。

例如,打造“城市十分钟”“农村十里”文化圈,通过惠民文化大讲堂、百姓欢乐舞台,以及各级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等满足每个社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需要。其次,大力加强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根据市民群众的需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供给项目,基于地域特色打造别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3]。
        2.3合理进行小众群众文化活动载体的拓展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大合唱、广场舞等。在一些特殊节日,相关单位也会有晚会活动。这就代表着,器乐演奏、舞蹈等传统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深扎于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受到热烈的欢迎。不过还有一些较为小众的模型制作、戏剧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也正在逐渐发展。但是要想达成理想的发展目标,还需要相关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类小众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喜欢,并积极参与,进而实现自身业余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层面的熏陶。
        2.4加强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
        现代社会,不管看不见的文化,还是看得见的产品,都要讲究质量,而保证质量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创造品牌。文化和产品一样,也是可以拥有品牌的,而且拥有了品牌的文化,不仅具备永久的传承性,也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传播的质量,以及使文化内容得到更好的改良。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文化却因为没有品牌的包装而失去了应有的色彩。所以,建设独有的文化品牌就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项目。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产品品牌的建设具有相同的部分,那就是对质量要求比较高。提升文化活动质量,加强文化创新,推动文化活动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以满足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建设文化品牌、创建文艺活动,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文化品牌。脱离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品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长远发展更成了空谈[4]。
        2.5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思路
        在新形势下,我国所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都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这一重要思路,并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而群众文化艺术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思路,合理进行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有效转变单一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现状。同时,还应该严格遵循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及贴近群众这三大原则,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然后进行合理的创作与加工,使作品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6应用互联网技术,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与传播助力
        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让电子产品充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电脑、平板、手机等在方便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艺术的学习不一定只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慢慢了解,也可以通过各类先进技术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去学习。通过各级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演艺活动直播、线上艺术教育等,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学习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利用互联网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与活动开展形式,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就要两手抓,继续鼓励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创新,还要鼓励群众调整好心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艺术,去探究、去发现、去学习,使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活动。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则正好符合人们的要求,其不仅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针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以便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进而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碧云.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7,(3):30.
[2]车塔云.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6,29(09):36.
[3]傅佩蓉.浅谈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8,(07):32-33.
[4]林玉坤.全民艺术普及机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5):60-62.
[5]沈晓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助力全民艺术普及[J].大众文艺,2017,(00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