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1期   作者:王福林
[导读] 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王福林
        华标筑景(天津)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很多行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是评价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元素,故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代发展道路上,建筑的风格能够全方位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内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地域文化,也可加深建筑设计的总体风格。本文从建筑与地域环境的融合与运用、地域建筑中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及建筑造型设计等方便展开论述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展现了城市的形象,建筑群所代表的地域文化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建筑风格能够彰显城市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也传达出地域文明。为更好地传达城市的内涵,有必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在建筑上的表达,传递城市和地区的地域特色。
        1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过程,不断积累沉淀的物质净化与精神结晶,形成独特的文化系统。它是特定地域范围下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及性格偏向的集中体现。地域文化主要由地区环境产生,由于地域环境特征和历史状况等特殊性,地域文化特征是动态的、发展的。地域文化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包括经济文化、信仰文化、建筑文化、社会文化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需将地域文化特征融入城市建设各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设计的原创基础,设计实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传统建筑、民俗文化中提取所需要的设计要素,结合地理环境、当地民俗民风以及地域性材料等元素,对相应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提取、重组,从而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
        2.1尽可能适应并运用地域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气候、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地域文化发展差异等,都会在物质文化上烙下深刻的印记。环境因素及环境气候对建筑而首,不仅造就了地域建筑的外部造型,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地域文化,从而使得建筑与地域文化相输相成。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地域建筑便是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同时,地域环境特点越明显,建筑特征越独特。马来西亚国际机场是由黑川纪章设计的。这一设计便实现了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统一。 该机场建在原始森林地区,建筑师在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并使得建筑的高度和树木的高度基本--致,屋盖是采用轻巧.舒展、略有起伏的钢结构,使得整个建筑似乎被森林的葱郁给覆盖住,完美的保护了森林的原始美.同时,该建筑的屋顶和墙壁都采用了大面积透明玻璃构建,室外的绿色和光线都可以映照进来,再加上室内随处可见的乔木,整个建筑绿色相应,因此该机场又有绿色机场之称。
        2.2提炼文化符号
        传统符号在地域性建筑形象打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形成的艺术效果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设计师主要提炼传统绘画、雕刻以及陶艺等艺术形式中的图案、纹饰和符号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如屋顶、房檐、山墙、梁柱以及门窗等结构。江南园林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较强,其小巧精致,且在高度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了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苏州园林中的窗也被誉为景观之眼,不同风格、造型和结构的取景窗既是内外环境相连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的工具,给人流连忘返的感受。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江南园林的形式,采用粉墙瓦黛的形式以及多个园林中的取景窗元素 。

将其应用到新型建筑当中,能够借助不同规格的取景窗生动展现馆外的景色。馆中所陈列的文物和馆外的景色相互衬托,使游人在欣赏展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江南文人园林的独特风韵。
        2.3综合区域自然人文开展建筑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区域性的人文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实现自身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比如说在进行江南小镇酒店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以徽派古建筑为主体,在适应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做到浑然一体,将现代元素的实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在开展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当地文化与历史的宣传,既能够加深其他区域人民对本区域的了解,又能够增强本区域人民的归属感。
        2.4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主要通过把握建筑长、宽、高三方面的比例和尺度,采取合适范围内的比例尺度,使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和谐效果,最终体现建筑物整体结构特点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建筑所呈现的地域风情或底蕴各有特色,表现出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美学倾向。通常,根据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位于北方的建筑造型整体比较强调厚重、古朴和静谧。如某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了延续浓厚的秦汉传统文化,建筑造型主要承袭“豪放朴拙”的秦汉风格,在校门入口两侧同样采用轮廓曲折多变的汉阙模式,与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重现秦汉时期建筑造型宏伟,形成古朴浑厚的艺术风貌。南方的更多体现建筑空间的虚与实变化,平面布局灵活,空间的延伸与分隔方式融入整个,顺应自然,强调于园林绿化的有机结合,整体清新通透。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借助江南传统造园手法,“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特点,建筑外观崎岖的造型,大量的腾空的游廊栈道,曲折变化,营造出空间的复杂多变。同时,采用框景手法,建筑的墙面上有大小不一,上下无序的窗洞,透过这些形态各异的窗口,一幅幅山水美景与人文景观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来,再现江南园林的灵秀与细致。因此,在建筑内外空间结构的构建中,应融入地域文化,借助文化建筑这一特殊媒介,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传承本土优秀文化。
        2.5 地域文化表征与精神的体现
        地域文化彰显了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转变,而且是从功能到内涵各个层面的转变。在地域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建筑外在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完善化。在这种传统地域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具有实际意义。此外,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这对于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地域文化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依托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进行有条理的渗透,进一步丰富建筑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使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结语
        为了更好的推动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必须要从地域文化的特点出发,通过将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囊括其中,能够满足千差万别的空间设计区别,实现建筑设计水平的改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风格。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将此种文化和当地建筑设计融为一体,通过建筑来代表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地域背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文化传承下去,使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逝,能够跟随着当地建筑一起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娟 .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应用技术与设计 ,2018(6):73-74.
        [2] 罗莎 . 浅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城市建筑 , 2017(2):60.
        [3] 卢健松 . 建筑地域性研究的价值 [J]. 建筑学报 ,20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