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
身份证号:4202811993100576**
摘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温带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养老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低碳策略。生理的分析基础上,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从养老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共性,本文探讨了一些绿色设计方法适合老年人社区,这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而且还提供了参考建筑生态友好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养老建筑;低碳化;建筑设计
1.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老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当前我国已进入轻度老年化社会,“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伴随着老年化一同而来的是日益加剧的能源与气候危机。因此,它是非常需要使用适当的策略来设计舒适、方便和建筑空间,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太通顺],只有通过创建一个合适的环境,我们才能奠定基础的理想环境“老年人有安全感和幸福”。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特点和需求。正确分析这些需求是宜居养老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养老建筑的设计有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策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生理心理因素,将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与养老建筑的特点相结合。
2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2.1老年人生理需求
中老年人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远离大多数人群的社会群体,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特征,他们既需要身体上的照顾,也需要心理上的安慰,在老年建筑设计中,深入分析更多潜在人群的需求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老年人明显的生理特征是人体机能的衰退。同时,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内因是老年人各种感知能力的下降,如听力、力量、活动能力等。此外,记忆和学习能力也显著下降。同时,老年人人体机能的下降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明显加快,这意味着对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来说,即使在年龄相差不大的实际情况下,他们的身体机能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此外,许多老年空间不能很好地适应人群的实际需求,导致许多已建成的老年建筑适用性较差。
2.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较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其显著特征是依赖性增强。随着身体机能和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老朋友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亲友。同时,身体的衰退也会影响他们内心的情绪波动,这将使他们更需要照顾。退休后,他们将无法参与到社会上更加复杂的日常事务中,很难跟上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主观上,他们需要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进行更丰富、轻松的活动,从而获得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心理回报,伴随心理需求而来的是相应的交往空间需求。
3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
3.1外部空间
老年建筑综合体整体内外空间的设计与协调,主要包括建筑中的设计对象与城市内外景观的结合。建筑组合应根据老朋友的行为特征、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和匹配。综合体中有独立的医疗单元,这些单元通过大规则的组合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在这种建筑布局中,每个养老单元都位于彼此之间,相对自由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可以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考虑低碳还可以帮助保持建筑物内外的通风,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建筑规模较小,整体布局相对紧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建筑物在冬季提高保温效果,这样既能满足通风保温功能的需求,又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活动需求。
3.2内部空间
一方面,老年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多包括长期居住空间、服务空间、公共开放空间等辅助小空间。其中,长期居住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需要更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另一方面,它也将包括一些活动,会议等空间。在具体的内部设计中,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过大的空间会使老年人感到不安全、孤独和无助,不利于他们内心的平静;太小的空间也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当房子的规模较小时,老年人可能会有一种小团体感和孤立感,而稍微大一点的房间会打破异常的沟通,这更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和谐的社区。未来的老年建筑需要独特而充足的空间。同时,服务空间和辅助空间按照流线型造型和专业服务的原则安排。从节能低碳的角度来看,室内串线过多或过少都可能造成浪费。为了给分散的城市交通提供更多的空间,我们应该注意无障碍元素的设计和路线设计的独立考虑。
3.3色彩装饰
在人们目前的思考和理解中,老年人的建筑应该是简洁的。然而,中老年人的认知机制与年轻人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对一些外部刺激更不敏感。在养老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放弃过去复杂的设计组合方法,选择更加活泼的形状来装饰整体风格。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过度艳丽的色彩引起的心理焦虑。此外,无论是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还是为了环保低碳水平,我们都应该能够选择完全天然无污染的材料和装饰材料。
4低碳化的设计策略
如今,在建筑设计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建筑和建筑的低碳设计,在生态低碳技术的选择上有许多不同的策略。针对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养老建筑的低利润率,笔者认为养老建筑的地毯策略选择应该是低技术的生态手段,即通过建筑本身的形状和材料来控制其能耗。
4.1 根植乡土
所谓“根在当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气候、风向、降水、植被等外部因素,利用原有的外部环境或低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保温通风的目的。例如,对于老年建筑,考虑到老年人免疫力较差,随时使用空调是不合适的。从设计选址阶段对于建筑朝向与形体应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实现建筑在冬季能更多的接收太阳热辐射,并对冬季冷气流方向进行阻挡,同时在夏季采取适当措施已减少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由此减少建筑的采暖与制冷负荷达到低碳的目的。对于建筑的外护结构设计,应特别重视其通风保温性能。外墙应采用外保温或自保温,减少因“热桥”现象造成的室内温度损失,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对于温度波动较为敏感,采用蓄热技术墙体与地面,利用白天与夜晚热量和冷量的时间差,可减少建筑内温度波动,同样达到减少能耗负荷的目的。设置被动式太阳能房还可以优化室内风环境,避免因过度使用机械通风而引起的老年人健康问题,同时节约能源。对于屋顶,可以采用种植屋顶的形式。一方面,它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它可以收集雨水。低碳环保,还可以创造互动体验空间,一举两得。类似的策略也可以应用于养老金建筑的其他方面。主要原则是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利用场地周围的客观因素,而不是盲目的改变。
4.2 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也是影响建筑全周期内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一个地区的建筑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材料的选择一定有其原因,对当地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利用材料和当地材料,可以降低材料运输成本,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低碳化。通过对当地材料的运用,给老年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和纯粹的归属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瑞士的瓦尔斯温泉浴池。祖姆托使用了当地的片麻岩,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也享受着村民和游客的喜爱。
4.3 灰空间营造
考虑到老年人的交流活动和亲近自然的需要,无论哪种建筑组合,灰空间的引入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灰色空间就是建筑内外之间的过渡空间。在养老建筑中设置灰色空间的好处是照顾老年人免疫力较差的人群,让他们在室内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过渡,有机会与自然环境适当接触。同时,也有助于建筑合理利用外部环境因素,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
5结束语
养老建筑的设计相对比较复杂,效果也比较复杂,对低碳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文理念的设计工作,保证环境友好适宜,保证建筑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杰.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养老建筑适宜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J].绿色建筑,2019(3).
[2]盛同平.低碳背景下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设计及应用[J].智能城市,2019(9):126-127.
[3]张明斗,冯晓青.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去碳化框架及路径设计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9(3).
[4]池小兰.基于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散装水泥,2019(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