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鹏
新疆恒泰建筑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下生态护坡的应用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河道边坡治理方面,在满足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能够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下面文章对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护坡措施;水利护坡
引言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已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生态护坡的技术设备和施工工艺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生态护坡施工工艺仍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国需在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河道情况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研发出更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且独具特色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根据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只有坚持采用多样化护坡形式,才能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统一。
1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简述
生态护坡是在满足护坡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用自然的护坡方式来使得河道护坡与周围的环境融于一体,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当前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护坡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河道护坡类型有植被铺设型护坡、植物固土型护坡、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网格型生态护坡及土工材料与草皮相结合的生态护坡。对于这些河道护坡的合理应用,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结合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护坡方案。当前我国的河道护坡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还有待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河道护坡的特点合理优化,保证其施工效果,进一步推广生态河道护坡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措施功能
2.1固岸
生态护坡中一般会选择大量根系发达,能在水环境周围快速生长的植物。由于此类植物根系较为发达,可以起到锚固表层松散土体的作用,从而能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减少土体流失。一般而言,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和植物种植密度均经过了精细化计算,植物之间的根系彼此缠绕,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根系网络,根系网络则将边坡土体整合在一起,确保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一般而言,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可以在浅层区域起到良好的固岸效果,而树木类植物才能够起到影响深层土体的目的。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还与坡体水压力相关,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这同样有利于起到固岸的效果。
2.2防洪抗旱
目前,生态护坡已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施工技术也日趋完善。相比传统护坡来说,生态护坡具体功能更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防洪抗旱。生态护坡技术不仅能根据水域特点调整河道内水流情况,同时还能通过植被抵御洪水侵蚀,保证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若当地气温较高,护坡植被还可释放水分到河道内,缓解河流干旱情况。
2.3景观功能
在生态护坡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护坡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对周围水域环境全方面了解,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护坡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地理条件生长的植物,这样能够保证植物的生长存活效率,并与河道系统进行连接,促进河道生态的平衡发展,并最终实现河道生态系统以及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另外,在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生态景观功能。通过施工可以提高河道周围的景观效果,结合现场环境特点,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维持河道生态的天然状态。
3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的特点分析
首先,技术优势。
生态护坡之所以有独特的优势,就在于其将重心落在生态建设上,这就表明,生态护坡不仅仅是一个构造那样简单,还承担着改善环境、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作用。其次,经济效益。在保证水利工程河道护坡项目功能性的同时,生态护坡还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值服务。一方面的增值服务是相比于传统的河道护坡,生态河道护坡更为多样化,成本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可以控制原材料的施工成本;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生态河道护坡项目不仅能围绕河道形成系统的滨水景观,它还能提升项目的生态性,对于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合理应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另外,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工程项目中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都要进行优化,要提升方案的绿色环保性,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使用绿色施工工艺。生态河道护坡技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在保证护坡功能的同时还能提升河道项目的生态性,对于推进河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措施的应用
3.1维植被网喷播植草护坡设计
三维植被网也称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护坡,利用热塑型树脂作为主要材料做成三维结构网,底层是高模量的基础层,一般由3~4层平面网组成,上覆起泡膨松网包,在包内填入种植土和草籽,既防冲刷又利于植物生长。其技术设计原理:当草皮还未形成之前,利用三维网的加筋锚固作用来保护坡面,避免受到风雨的侵蚀。当草皮长成之后,植物的根系与三维网筋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的模块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以此提高植草覆盖面积,三维网自身的高抗拉强度能使植物根部强度显著增加,达到护坡目的。
3.2自然原型护坡施工技术
生态护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河道护坡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因此以河道周边环境为基础开展相关工作。在对原型河道护坡施工的时候要加强对生态河流、湖泊设计理念的应用,保证河道的施工以及使用安全,结合河道护坡施工技术具体情况,提高河道周围植物的生长质量,提升河道生态效果。自然原型河道施工会对河道生态产生破坏,因此需要对植物的品种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合河道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植物种类,这样能够保证植物的生长效果以及水分的吸收能力。另外,还要对植物的净化功能进行全面研究,净化功能较强的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堤岸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以乔木和灌木混合搭配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发挥乔木、灌木的优势,实现生态护坡的最佳效果。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具有庞大根系的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河堤防洪能力。
3.3生态混凝土护坡
在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中,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满足生态护坡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可在拌制多孔混凝土过程中,添加相关骨料和添加剂。施工时,可在空隙部位添加保水剂,在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水分的基础上,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有效连接。此类护坡结构抗洪作用显著,生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也能充分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同时,施工单位还可在护坡上种植相关植被树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河道状况,保护环境。目前,生态砖也已在河道护坡建设施工中得到充分应用,砖砌施工技术不仅能增强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提高施工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性,展现生态特色,提升当地景观及生态护坡效果,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人们对于水环境要求逐渐提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周围环境,加强对河道护坡工程的建设。通过合理的生态施工技术,提高河道边坡的稳定性,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降低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振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护坡工程施工分析与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2):991.
[2]董书萌.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的应用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8(4):89.
[3]李波.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J].智能城市,2020,6(10):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