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化变电站的应用与前景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5期   作者:唐敏婷
[导读] 在现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唐敏婷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810021
        摘要:在现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包含有变电站自动监控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电能量监控采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同步相量监测系统、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电力故障录波系统等。一般来自不同生产厂家,且每个生产厂家都有各自的信息建模方式和数据采集方式。由于各个系统的信息模型所采集、处理的信息存在相互的交叉、重叠,形成了以多层次、多系统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孤岛”,需独立配置数据采集系统,并使用相匹配的协议转换模块,才能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交换。这样做既增加投资成本,又使各系统信息受到协议转换模块的制约,其一致性和连续性均不能保证。
        关键词:全景化;变电站;数据采集;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节点,其智能化发展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基础环节。目前,随着我国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已经有2400多座智能变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技术不断完善,成果显著。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运行的基础,因此应该满足电网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安全、稳定、高效等性能,其智能化更应体现在满足无人值守的需要,实现在设备整个运行周期内易于维护等特点,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以及提升其经济效益。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环节主要包含了电力系统中电力数据的采集、传输、集成和应用等环节。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电子传感器采集变电站的电流和电压信息。数据传输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光纤构成的通信网络来实现。数据集成主要是对信
息进行统一建模,以供不同的应用系统调度。通信调度包括智能变电站的多个方面,例如检测一二次设备、维护源端等等。不难发现,通信调度是智能变电站的数据管控要点。虽然,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在一些方面的运行成果较为突出,例如设备管理、系统更新等方面。但是在电网系统中存在系统建设复杂、功能分散、技术创新内容复杂,特别是应用系统多,新旧设备的信息难以融合等问题,阻碍了变电站系统的技术发展。为了实现智能变电站管理质量的提升,实现各种应用系统有效对接,亟需寻找新的方法从而解决数据的多元异构问题,引入了全景技术,如冯义等构建了智能变电站全景数据模型;刘明忠等进行了基于DDRTS的智能变电站全景实时仿真。本文主要设计了通信调度过程全景化管控平台,期望提升智能变电站管理质量。
1通信调度过程全景化管控平台设计
1.1总体技术方案
        通信调度过程全景化管控过程中,主要与当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应用系统进行对接,如雷电定位系统、GIS、生产管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在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对接过程中,需要将其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分析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和静态数据等。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存在异构性,因此,在通信调度时还要对这些异构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标准统--化、规范化,进而提高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速度,从而实现电网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运行风险的实时扫描、诊断电网故障、实时展示电网状态、电网的运行优化及自动分析报告等,为电力系统的运维部门提供一个全景化、智能化、实时的设备管控信息平台,为工作人员的故障诊断、电力抢修、状态监控及电力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1.2平台框架
        遵循电力行业信息工程建设相关规范,通信调度过程全景化管控平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WPF+JAVA异构体系,应用了WPF丰富的展现组件,同时提高了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平台分成应用层、统一接口服务层、中间层、数据层。应用层主要是通过WPF组件实现通信调度的画面的全景化可视化展现,利用VisualSudio.Net2010实现可视化系统的开发,该层提供了统一调用接口代理服务。接口服务层主要为应用层与中间层之间的业务逻辑访问提供接口服务。

中间层基于JAVA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接口管理及定时调度等中间件的开发;中间层通过接口以Hes-sian协议实现和数据层、服务层之间的信息传输。数据层为可视化数据库,存储着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包括设备检测试验信息,设备运行及故障信息,集成电流、电压、有功、无功、负荷等实时数据,电力巡检记录信息,接人GIS的二维/三维地理信息,输电线路视频/图像信息,雷电天气信息等,为.平台的通信调度提供数据支持。中间层及数据层在Eclipse3.2环境下进行开发。
1.3安全防护
        调度通信平台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根据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的相关要求实现“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电力系统的信息子系统,例如PMS、GIS、在线监测系统等在接入调度通信平台时必须通过接口服务器,要严格按照客户终端的安全要求进行,同时还要进行访问控制,避免出现敏感信息泄露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在通信调度平台中接入外网时必须要进行安全验证、授权和监控,数据调度过程中还应该进行加密传输、防DOS/DDOS攻击、防钓鱼攻击、防病毒攻击、网页防篡改等防护。
2通信调度全景化管控平台展现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电力系统的运行,通信调度过程中的全景可视化展示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可视全景化展现场景的具体内容如下。
2.1电网模型潮流展示图
        电网模型潮流图主要展示了电网的主体框架,展示遥测、遥信等不同应用的计算结果,这是电网模型的主要图形表达方法。
2.2以地理背景为基础的展示图
地理背景图是以改进的示意性地理背景为基础,根据电网监测的实际需求,对区域的电网态势以最直观的图形界面进行可视化展示,从而为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撑。
2.3网架拓扑展示图
        网架拓扑展示通过Google卫星瓦片地图实现,通过OpenLayers框架对地图中的相应信息进行拼接和场景展示,包括配变点基本信息、线路路线信息、杆塔点信息等。
2.4时间维度展示图
        时间维度展示通过Echarts图表库展示实现,可以实现通信调度平台的不同指标名称、指标对象及时间段的自定义检索,可以查看任意时间段内的电力系统数据走势,利于工作人员的电力系统决策制定。2.5业务维度展示图:①逻辑拓扑监测:逻辑拓扑监测主要用于描述供电所和配变间的关系。对不同的电力线路分别设置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可以通过点击配变详情定位到GIS卫星地图上;②线损分析:线损分析主要是通过Echarts图表库对电力系统的全量配变线损值进行实时展示,结合全景地图标示出不同区域的线损,是配网重要考量指标之一;③停电分析。利用各种数据图形对频繁停电信息进行展示,并切换展示不同地区的停电数据;④颗粒维度展示。颗粒维度展示主要是通过整理乡镇线路边界,乡镇中心点,分析电力系统在不同区县的系统运行指标,展示区域配电网的各项指标,能够有效地为配电网监测工作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结语: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全景数字采集方案,研制了变电站通信对象服务器,将变电站的数据源形成基于同一断面的唯一性、一致性基础信息,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建模来实现变电站内外的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可将变电站内多套孤立系统集成为基于信息共享基础上的业务应用。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的厂站接线图、电网模型和采集信息与主站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共享,调度主站端和厂站端信息免维护,提高自动化水平。本文提出的智能变电站数据整合方案已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110kV数字化变电站中得以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的全景数据采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红.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06):205-206+259.
[2]钱毅慧,陆萍,黄蓓雯.电力调度交换机短期负荷智能预测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12):129-132+137
[3]刘红军,管荑,刘勇,等.电网调度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J/OL].电测与仪表:1-8[2019-0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