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化建设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5期   作者:俞海云
[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俞海云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指挥中心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水上应急救援任务呈现救援任务重、救援时间紧、救援难度大、装备要求高、救援危险性大等特点,加之黄浦江自身特殊的通航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外在因素,黄浦江水域水上安全形势仍较为严峻。整体来看,水上消防应急救援方面压力较大,目前,水域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制约着消防队伍作战能力的有效提升,如何提升消防应急救援的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挥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是水上消防队伍建设亟需攻关的课题。
        关键词:水域;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化
        基于综合性应急救援国家队建设要求、水上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接收原上海港公安局水上消防支队后引发职能任务的变化,着力建设“响应快速、渠道畅通、智能高效”的水域指挥调度信息化体系,以满足支队级消防指挥中心实战化运作标准功能为根本,建设具备水域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特点的指挥中心为主要目标,达到实现与水域作战力量的快速组合、有效联通、协同作战,从而为水域灭火救援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一、黄浦江水域特点概述
        一是航道较狭窄,水深限制较大且变化大。黄浦江航道的宽带较为狭窄,给船舶航行带来一定的困难,且航道水深限制较大,有浅滩影响船舶航行,因潮高的变化航道水深也经常变化,给船舶航行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航道内灯浮、碍航物较多。航道内设置了一些灯浮,供过往船舶进出时准确识别和导航,但也给船舶航行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航道弯曲,通航条件复杂多变。黄浦江航道弯曲,要求船舶频繁地变化航向,给航行中的船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水文气象条件多变,台风多、雾天多。黄浦江航行需要特别注意航道中的水文气象条件,例如航道潮流的流速和流向,流速湍急、流向多变,此外台风多、雾天多。五是水上交通流量大,航行需注意安全。黄浦江水上交通流量仍然较大,会出现航道内船舶密度增加的情况,船舶航行尤其需要注意安全,谨慎操纵船舶,避免水上交通事故发生。
        二、黄浦江水域灾害事故及原因分析
        黄浦江水上交通安全历年来都非常严峻,黄浦江也一直是事故多发和易发区,每年发生的各种水上事故达上百起,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千万元。根据资料统计,黄浦江水域发生的灾害事故主要以碰撞、搁浅、火灾、自沉等类型为主。
        分析黄浦江水域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黄浦江水域航道弯曲多变、多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有紧密的关系。此外,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黄浦江水域货运船舶和客运量的不断增加,也加剧了黄浦江水上交通安全的严峻态势。因此,在黄浦江复杂的航道条件、多变的水文气象以及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情况下,如何更大地发挥水上支队的作战能力,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科学决策,已成为当前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当前的首要任务。
        三、制约水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因素
        一是数据支撑较薄弱。目前,我们在数据层面的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的,对辖区水域航行的船舶信息以及黄浦江电子江图、水文气象信息、沿岸重点基础设施信息的数据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单纯依靠指挥人员经验或传统的纸质资料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不能为水域消防事故处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通信组网保障能力较薄弱。通信是保障水域救援指挥有效开展、智能化的基础。目前,我们仅能够实现岸上指挥中心与消防船、消防船与单兵之间的语音通信,不支持视频通信、图像传输,通信设施的建设和保障不能满足当前水上救援任务的需要,遇到船舶失火等水域消防事故可能会出现通信不畅或不稳定的情况出现,消防通信组网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三是水上救援指挥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们尚未建成水上救援指挥系统,消防船上仅配备了少量基本的信息化装备,缺少先进的新型信息化救援装备支持,此外消防员定位及运行轨迹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不能有效支撑水上救援指挥功能准确、快捷的实现,整体上水上支队救援指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亟待增强。
        三、打造“一张图”提升指挥调度信息化水平
        水域消防救援指挥调度“一张图”,即为水上消防电子江图系统,重点整合汇聚黄浦江水域航行船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水文气象资料、黄浦江沿岸危险品码头数据以及支队各类作战装备等数据资源,实现水上消防救援 “一张图”指挥调度功能,为各类水域灭火救援任务提供资源共享集成、统一救援指挥的支撑平台,通过一个屏幕直观查看发生事故的船舶周边水域及过往船舶情况,从而为水上灭火救援调度指挥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水域指挥调度“一张图”主要特点:
        一是实现水域全覆盖。针对我们重点管辖的水域范围,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定制化开发水上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水上支队的重点管辖水域,为水上救援指挥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船舶AIS数据服务,以船舶AIS位置为基础,为水上支队定制化提供专业的综合船舶AIS数据服务,可在图上可视化展示黄浦江及长江口重点管辖水域内船舶AIS信息,辅助水上支队与总队领导实时了解船舶航行情况,一旦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后可支持领导第一时间了解知悉事故船舶信息,在线提供周边船舶信息,辅助制定科学作战方案,支持数据在线更新,能够有力地支撑水上支队“快速、及时、科学”处置水上应急救援任务。
        二是实现全要素接入。由于我们目前缺少对重点管辖水域航行的船舶信息以及黄浦江和长江口水域基础地理信息、水文气象信息以及沿岸码头信息的掌握,无法快速、高效的辅助支撑执行救援作战任务,影响作战能力的发挥,因此需要对上述数据资源进行汇聚、采集与接入,通过水上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统一的数据集成管理环境,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船舶火灾是水域常见的事故之一,特别是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迫切需要快速及时的处置。船舶AIS数据服务,可根据上级指挥中心下发的警情信息,提供详细的船舶基础信息,辅助指挥员准确了解事故船舶情况,同时利用最近船舶查找地图服务为支队指挥员提供事故船舶周边范围内船舶动态位置信息。处置水域灭火救援任务所需各种信息数据均可在“一张图”显现,例如江图、航道、灯浮、港口、码头(尤其是危险品码头)、水文气象、事故船舶与周边过往船舶AIS数据以及沿岸救助力量等,同时,救援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语音通话、视频图像等也实时接入“一张图”平台。
        三是实现“六大”信息支持。支持多种江图数据切换,加载2D电子江图、遥感卫星地图、天地图,丰富江图显示的地理空间范围和地理空间要素,辅助指战员更加全面的了解事故救援现场情况;支持搜索查询船舶MMSI、船速、船长、船宽、经纬度坐标、业主、所属公司、船舶类型以及航行计划、船载船员、历史轨迹等;支持在江图上搜索查询航道、灯浮、水深、灯塔、港口、危险品码头等信息;支持在江图上标绘电子围栏筛选事故船舶周围过往船舶,并对危险品船舶通过特殊标记重点提示;支持动态显示消防员、无人机的实时位置信息;支持潮流流速和流向、风力、浪、降雨、台风等,可动态掌握水文气象信息及其演变发展规律。
        结语:通过指挥调度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警情定位及处理、船舶信息综合查询、视频指挥调度、无人机运行状态、视频会议、装备管理等系统功能,满足支队水上救援指挥的需要,确保根据具体救援作战任务的实际情况打造多层级水域救援作战能力,最大化发挥水上支队作战装备与作战力量的作用,从而增强水域救援综合作战能力,保障水上应急救援行动快速、安全、科学、有序地开展,真正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决策、高效处置。
        
        
作者简介:俞海云(1978年--),男,沪籍,1996年12月入伍参加工作,现于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指挥中心工程师、三级指挥长,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消防救援,灭火指挥,战术训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